薛平文正在水塘里撒鱼食
因病致贫日子拮据
“看,这片鱼塘就是我工作的地方,这栋三层的楼房就是我的家。”8月15日上午,蒙城县立仓镇薛庙村一块池塘边,67岁的薛平文兴奋地说。从贫困到脱贫,几年时间,他用双手证明,只要肯干,就不会贫穷。
薛平文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身体不好,妻子也身患多种病,卧床多年,全由他来照顾。儿子长大成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媳妇,儿媳妇精神状况却不太好,也离不开人照顾,家里还有两个孩子。
作为家里的劳动力,薛平文年龄大了,不能干重活,儿子也没法出去打工挣钱,因此一直以来,一家人过得很是紧巴。
2014年列入贫困户后,薛平文用政府补贴的钱买了5只羊,在他的精心喂养下,五只羊逐渐发展成六只、七只,最多的时候,他家里共养了10只羊,最后卖了几只补贴家中,如今家里还剩5只羊。
近年来,随着村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为了帮助薛平文尽快摆脱贫困,通过村干部与他协商,雇他当鱼塘看管员,一个月稳定收入1000多元。
双手创造财富脱贫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薛庙村时,薛平文正在村里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他负责看管一片鱼塘,养鱼、打草等活简单又不重,都在他的能力范围内。
“为帮助俺家脱贫,村里能帮的都帮了。”说起政府以及村里对他的帮助,薛平文赞不绝口。近几年,随着家庭状况的不断改善,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薛平文老伴也开始下床走路了,并且在村里当起保洁员,平日捡捡垃圾,一个月也有几百元收入。
家里28亩田地全部流转出去,一年收入两万多元,夫妻俩正常工作一年也可以收入两万元左右,加之其他补贴及村里集体经济年底分红,薛平文一家人的日子渐渐好转,2016年已经摘掉贫困的“帽子”,成功脱贫。
“以前看着村里的劳动力出去挣钱,虽然也想出去但家里事太多出不去,也挣不了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每月都有进钱,感觉特别好。”薛平文说。
致富路上越来越好
采访中,薛平文指着距离池塘不远的一栋小楼兴奋地说,那就是他家新盖的楼房,三间房屋共三层,目前儿子、儿媳还有孙子都住在里面。
“以前穷得很,恨不得一块钱都能拆几半用,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值了。”薛平文说,现在他才明白,只要肯干,就没有人会穷一辈子,而且自从有了工作,每月数着工资,特别高兴,越干越带劲。
如今,薛平文的两个孙子也都初中毕业出去打工了,家里又多了两个人挣钱,日子越过越红火。“俺们一家六口人,现在四个人挣钱拿工资。”薛平文炫耀道。
薛庙村党总支书记周德轩介绍,2015年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2016年脱贫10户,预计今年可以脱贫9户。“村里通过发展莲藕种植、虾稻共养、鱼塘等多种水产养殖,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让扶贫真正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贫困户通过自食其力,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创造了价值。”周德轩说。
(记者 丁静 文/图)
新闻推荐
星报讯8月10日下午,在蒙城县马集镇柴河村的一片玉米地里,一位老人不慎跌入25米的深井并被卡住,情况危急。当地派出所、消防、120急救中心、蓝天救援队等多方合力,紧急救援3小时,最终将老人成功救出深...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