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银杏树只有少量的绿叶在顽强生长
本报讯(记者 蒋海涛)蒙城县王集乡移村境内有一株14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因岁月侵蚀与人为破坏,目前已大范围枯死,亟待救治。
6月6日,“涡河行”采访记者在蒙城县王集乡采访时,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了这株古树的概况。
据介绍,古树所在的具体位置是移村白果村,当地村民说,村庄名字就源于这株古树。史料记载,这里曾是隋朝宰相伍建章的封地,其子伍元昭镇守南阳时,在该村修建了“伍家花园”,并栽种下两株银杏树,南北遥相呼应。后来因为伍家被杨广满门抄斩,伍姓人悉数逃亡,汉中一带的外姓居民迁居于此,故得“移村”之名。
当地的老人根据两株树结的果实,称南面的一株为母(雌)树,因为它的果实大些,也饱满些;北面的一株为公(雄)树,因为它的果实小些,也不那么圆滑。
1974年,雄株遭遇雷击后,因救治无效被砍,现仅存雌株。当地文史资料这样描述着这株遗存下来的古树:白果银杏树高21米,胸围820厘米,树龄超过1400年。
走近古树,记者看到,树干上伤痕累累,已经没有树皮了。一些人用刀子、深色墨水在上面写了“某某到此一游”等字样,树干腐坏脱落的空隙里塞满了砖头。光溜溜的树枝上,还有少量的绿叶在顽强生长。树的底部,一部分老根裸露地面,高高低低,盘曲如虬,前来参观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这些裸露在外的树根。
这株珍贵的古树目前没有得到任何保护,当地村民感到十分痛心。“可以说在咱们亳州全市境内,都很少见这么古老的树木,看到古树上的绿叶一年比一年少,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对它进行救治。”当地村民崔先生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斌 王桂丽)蒙城县板桥集镇严明秸秆禁烧纪律,镇党委与16个村签订责任状,要求在麦收期间全镇“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责任状明确村或单位主要领导是秸秆禁烧工作第一责任...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