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与采访活动的记者出发前流露出兴奋的表情。张延林/摄
“出发!”昨天上午8时,阳光下,旗语激扬,指引着记者前行的路向。庆祝地级亳州市成立十周年“涡河行”大型新闻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市行政中心会务中心门前广场举行。
出发:行走在母亲河两岸
十年流逝的是岁月,沉淀的是经典。
地级亳州市自2000年组建以来,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为展示涡河及涡河两岸的风土、风貌、风物,记录涡河沿岸百姓创业致富的幸福生活,全面反映建市十年来亳州市取得的进步、发展,亳州晚报社、亳州电视台、市水务局、市地方海事局联合发起组织了此次“涡河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
活动中,亳州晚报社、亳州电视台将从5月19日起运用消息、图片、特写、深度报道等多种手段,开辟专栏,拿出重点版面、重点时段,对27个乡镇以及涡阳闸、蒙城闸、大寺闸三大涡河水利枢纽逐一进行纵深报道。
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部长汤涌出席启动仪式并为记者授旗壮行,他希望参与采访活动的20位记者要怀着对母亲河的热爱,怀着对两岸父老乡亲的感情,怀着对新闻工作的激情,按照统一部署,扎实采访,让“涡河行”采访活动成为地级亳州市组建1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中的一个动人音符。
聚焦:打开一幅美丽画卷
涡河是亳州人的母亲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
此次采访将经过谯城区的牛集、十八里、魏岗、花戏楼、薛阁、汤陵、十九里、谯东、沙土、大杨、城父11个乡镇,涡阳县的义门、城东、城关、城西、西阳、闸北、高炉7个乡镇以及蒙城县的马集、岳坊、小涧、漆园、城关、庄周、双涧、白杨林场、王集9个乡镇,正是涡河在亳州市境内流经的27个乡镇。
采访活动预计到本月底结束,20位参与报道的记者将天天在路上。
“从现在开始,现场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本报记者蒋海涛说。在为期半个月的新闻采访中,将仔细倾听最真实的民意,认真感受人民共谋发展的干劲与智慧,把涡河两岸最鲜活的发展故事带给读者,在特别报道中打开涡河沿岸十年发展的美丽画卷。
文章传递十年发展轨迹,影像定格涡河沿岸美景。
亳州电视台记者崔同友说,我们的镜头将辐射到两岸每一寸热土,力求把报道做成感动人心、催人奋进、影响深远的精品力作,呈现给亳州历史一道永不褪色的发展美景。
见证:展示十年发展嬗变
日夜东流的涡河孕育了亳州灿烂的古代文化,见证了亳州的沧桑巨变。
涡河是跨豫、皖两省的河流,为淮河重要支流,流域面积15905平方公里,河道全长396公里,涡河亳州段流域面积占整个涡河流域面积的66%。
历史上涡河水深河宽,有“水不溢涡”之说。但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上游河南省引黄淤灌,加上水土流失,致使河道淤积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
地级亳州市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实施涡河治理工程作为惠泽民生的“一号工程”来抓,从2000年涡河治理工程实施到2009年底实现工程竣工验收,历时十年,终结硕果。“整个治理工程总投资12.35亿元,加固堤防140.8公里,清淤河道2400万立方米,新建沟口涵闸25座,扩建和除险加固了大寺枢纽、涡阳枢纽、蒙城枢纽,使涡河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亳州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打通了豫皖两省的涡河航运。”市水务局局长宋峰介绍说。
涡河纵贯南北,通江达海,水运资源十分丰富。市海事局党委书记胡国强介绍说,目前全市有水运企业18家,水运从业人员近万人,年营运收入近亿元。船舶1500余艘,全市船舶总运力为45万载重吨,船舶平均吨位400多吨,并逐步向大型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海事部门坚持渡运安全巡航制度,加大巡航频率,及时消除水上安全隐患。近年来,未发生一起水上安全责任事故,促进了涡河两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在地级亳州市组建10周年之际,开展‘涡河行\’大型采访活动,对探寻深邃博大的涡河文明,展示建市十年的光辉业绩,激励亳州儿女热爱家乡、建功立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宋峰对这次“涡河行”采访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衷心祝愿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新闻推荐
▲初见女孩时,她用胳膊遮住脸▲在采访过程中,女孩一直都不睁开眼睛蒙城县王集乡杨沟村蒲庄,一个破旧阴湿的屋子里。一个女孩躺在脏乱的床上,双眼紧闭,缎面的上衣敞着,头发散乱,指...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