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镇公路村,51岁的王传荣系着围裙,满头大汗,正忙着给年迈的公公婆婆的新房打扫卫生。30年前,她不顾娘家人反对,与丈夫一起挑起家庭重担,为祖父母养老送终,照顾患病的公婆,将弟妹抚养大,帮他们成家立业。如今,已17口人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今年1月,王传荣被评为“中国好人”。
30年前嫁入婆家时,祖母还裹着小脚,年岁已大,体弱多病,公公常年在外,婆婆患有精神疾病,二弟13岁,三弟9岁,小妹7岁,全靠祖父和丈夫侯辉负担全家。盖了几间房屋后,家里负债累累。面对这样的家庭,缺吃的,王传荣东挪西借糊口;缺穿的,王传荣针不离手地做活,供一家老小穿戴。
2001年,公公被车撞伤。在医院,王传荣照顾公公,胜过亲闺女。洗脸、洗脚、喂饭、端马桶,她从不嫌脏。公公好些了,她用轮椅推公公到广场晒太阳。“后来奶奶也病倒了,嫂子端饭喂药,擦洗换衣。爷爷95岁离世时,是笑着走的。”说起王传荣,三弟侯国标感慨道,“我小时候淘气,常惹大嫂生气,但嫂子依然关心照顾我。我和二哥的婚事、房子等都是大嫂一手操办的。”
如今,王传荣赡养着公婆,带着两孙子,看着侄女、侄子读书,还种着30亩地。“其实照顾老人、弟妹都是咱的本分,谁让咱是老大呢!咱也要给孩子做个好样子不是么?”王传荣说。“在农村,几十年几代人都居住在一块的很少了,可我们家做到了。我和妻子在上海打工,老家的房子都是嫂子帮助翻盖的,钱不够她借,材料不够她赊账。她是我的‘嫂娘’!”年近不惑的侯国标说着,热泪盈眶。
王传荣悉心照顾小家,同时还心系大家。村里有一条土路坡陡难行,王传荣自己掏钱找挖掘机,把路平整好,方便大家出行。生活好起来后,每到中秋、春节,王传荣都买上猪肉、水果、蔬菜,改善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去年,她还把镇里奖励给她的奖金拿出来,购置了红围巾,送给敬老院的老人。
王传荣的事迹也影响着周边群众。“她村里的婆媳纠纷、妯娌矛盾就很少,有什么矛盾都找王传荣来说和。她的一言一行都让大家佩服。大家都能听进去她说的话。我们还把王传荣的事迹编成《王家嫂子》情景剧,由王传荣本色出演,深受群众的欢迎。”阚疃镇宣传委员胡德严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5日上午,利辛县好人协会副会长徐广富一行来到江集初级中学,现场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发放了助学金。该校八...
利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