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利辛县中疃镇迎来了8名上海的客人,他们都是上世纪70年代初下乡到望疃老区的的上海知青。
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8名上海的客人,怀着感恩的心,走进了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去感受第二故乡的沧桑巨变。“这还是昔日的第二故乡吗?宽阔的水泥路,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统一粉刷的墙体,还有郁郁葱葱的绿化,简直是城市的小广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超出了我的想象,比上海的郊区都强。”老知青林炳华激动万分地说。
上海知青们走进了美丽乡村示范点——张板桥社区,中疃镇镇长陆超对开展环境整治,“三大革命”进行了介绍。看到张板桥庄水泥路纵横交错,楼房林立有序,绿化青绿如许,清清的水塘边还建有凉亭,村民们在凉亭上欣赏着美丽的乡村风光,知青们惊叹了。“当年我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小姑娘,从千里之外的上海来到偏僻的农村,那个时候的农村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吃的是黑面馍,住的土坯房,我们与这里的农民一起插秧、割稻、割麦,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我们还是要十分感谢那一次上山下乡,感谢故乡的乡亲们,让我在下放的农村基层得到了锻炼,对以后的成长和回城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内心深处总是对农村农民充满了感恩之情。多少次我都梦到了那些淳朴的父老乡亲。”追忆当年往事,68岁的老知青李自民热泪盈眶地说。
同样,对第二故乡非常思念的老知青朱政熊,是自己一个人回家乡的,当步入张板桥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社区主任张进朝的陪同下,朱政熊走进了当年下放过的武瓦房生产队,如今的他已步入花甲之年,看到发生变化的第二故乡,他激动不已,四处寻找着当年可能留下的痕迹,回顾着当年难忘的知青岁月,回忆着当年曾经的磨炼。
从武瓦房再走到张板桥村头,又走到村中心的文化广场,大家又来到张寨村,走遍了张寨庄的每个角落。过去破烂不堪的老房子已经不见了,风景如画的新村正展现在知青面前。在沧桑古老的皂角树前,老知青们停下了脚步,纷纷在古树前合影留念,他们用沧老的双手抚摸着这棵见证历史的千年古树。
看不够的家乡风景,叙不完的浓浓乡情,该启程了,知青们恋恋不舍地登上汽车,车窗里,老知青们早已是泪红了眼眶。刘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中秋节期间,利辛县程家集学区张郢小学老师在“留守儿童之家”慰问近三十名留守儿童,向他们发放学习用品和节日礼品,教...
利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