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先圣(右一)每天都会进村寻访与艾滋病患者谈心交流,艾滋病患者王秀英说,鲁书记就像自己家人一样。
在陆暗楼村的“有爱无艾”心理交流课堂上,利辛县艾防科科长武卫东正与艾滋病患者沟通交流
本报讯 “最近大家有没有勤晒被子、打扫院子?”“还怕不怕与人交流?”……11月28日上午9时许,利辛县旧城镇陆暗楼村,初冬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村卫生室里正在谈笑风生的村民身上,让人感觉仿佛置身温暖的春天,不绝于耳的谈笑声给安静的村落增添了一份欢乐。
这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的一场“有爱无艾”艾滋病精神关怀行动心理交流课,也是省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提出的“精神脱贫”项目之一,希望通过“自我造血”,让艾滋病患者脸上有笑容、心中有阳光。
“感觉没有精气神儿,像这个村的名字一样——‘暗\’。”今年5月,省综治办督导处处长鲁先圣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来到该村,这是陆暗楼给他的第一印象。全村5512人,现有艾滋病感染者123人,作为利辛县8个未出列重点贫困村之一,虽然在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保障下,这里艾滋患者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笼罩在他们心上的雾霾依然未驱散。
精准脱贫就要对症下药,扶贫工作队在走访了所有艾滋病村民后提出了“精神脱贫”,希望借此让陆暗楼不再“暗”。
“我们当年是因为穷卖血才染上这个病,又不丢人。”交流课上,患病20多年的葛素芳说,现在她已开始走出家门打零工补贴家用,不管别人怎么想,自己只想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有爱无艾”活动从今年9月起,每月不定期举行,如今,在利辛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长期的心理辅导及鲁先圣踏破铁门式的走访交流下,很多患者心理上的雾霾渐渐驱散,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记者跟随鲁先圣来到村里寻访,远处突然传出一个声音:“鲁书记,又来啦?”“对,又来了,烦了啊?”“不烦,就是俺家门槛快被你踩烂了。”一片欢声笑语。
声音来自56岁的王秀英,20年前,她和老伴儿就为给儿子盖眼前这栋楼,卖血感染了艾滋病。如今,在政府的帮助及自身努力下,家里的经济状况好了很多,而变化最大的还是多了欢笑,有了自信。“听说他们还有很多帮助大家重拾信心的好点子,想想就高兴。”
王秀英说的“好点子”是驻村工作队提出的“五大工程”——亮化工程、雪亮工程、产业工程、净化工程、文化工程。工作队计划在村里安装132盏路灯,让陆暗楼先“亮”起来;建设全省第一个村级“雪亮工程”,通过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让村民安心生活;引进一些艾滋病患者可参与或受益的产业;推行从家庭整洁到心里干净的“净化工程”;建设法制广场,让村民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目前,一些项目资金已到位,希望三年后,艾滋病患者和其他贫困户能在明亮的陆暗楼村里阳光地生活。”鲁先圣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丁静 曾莹莹)
新闻推荐
职员实名举报前老板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1月26号晚上,一名网友发了条微博,实名举报安徽出众教育皖北地区负责人王磊,非法获取学生家长信息达7万条,进行电话销售。本文图片均来自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
利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