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孙集纪家塔。
最近,听说利辛孙集有一古塔——纪家塔,很有特色,还入选为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小最矮的古塔。那一片地方还有清朝的“节孝牌坊”、春秋时期的“伍奢冢遗址”等,这么多值得一看的东西,一定要实地去探访。
骑友同行骑行孙集
当天骑行前去利辛孙集的有两支队伍,一是阜阳骑友会,另一是福玛特阜阳骑行总部。阜阳骑友会7点半在阜阳临沂商城集合,福玛特8点在阜阳电大南集结。这两支队伍都是高手林立,速度,耐力都不错。考虑再三,为了不影响他们的速度,本人决定,独自前行,中午再相聚。
不到7点,我沿着阜蚌路一路向东偏北前行。到插花镇仅20公里多一点,我用一个半小时,呵呵,有点慢了。在高四牛肉汤馆吃早饭时,与两支队伍取得了联系,得知阜阳骑友会沿阜涡路走,在汝集再向东。福玛特走的是阜蚌路,我早餐还没有吃完,他们一行4人已经赶了过来,这速度,我就不说啥了。
加入小队,继续前行。由于我的加入,前行速度就没有太快,从插花到孙集40多公里,用了将近2个多小时。
纪家塔前老人话传说
快到孙集时,遇一老汉,是孙集栗桥村的,纪家塔就属于栗桥村的纪大庄,在孙集北2公里多点。栗老汉是个识文断字善谈的人,尤其对当地的民间传说十分熟悉。在同行的路上,栗老汉向我们介绍了纪家塔的来龙去脉。孙集过去叫众兴店,在集东北3公里处,有一大户人家,姓纪,有兄弟俩,名九公、九图。他们乐善好施,时常接济附近的穷人。有一年,当地天旱无雨,颗粒无收。他们就把自家的粮食、钱财借给乡民。然而,这一旱,就达十年之久。这时,纪家二翁已届古稀之年。他们就嘱托儿女,“如今乡亲们还没有过上好日子,他们十年前向我们借的钱粮,我们决定都不要了。”于是二老就找来60位村民代表,当众把厚厚的7本账本全部烧掉了。当地百姓为纪念恩人,就在纪家兄弟坟墓旁建立了墓葬塔。由于乡亲们仍然很贫穷,只能一人捐一块砖,最后,根据砖数建起了这座秀珍古塔。老人朴实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站在空旷的田野里,极目望去,绿油油的麦地中矗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古塔,显得特别突兀。这是一座七层六面,仅有10米高的仿木结构砖塔。第一层高不到2米,其余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塔底镶嵌一块青石碑,碑文已毁,落款有“嘉庆年间”等字样。第二层横嵌长方形青石匾额,上面镌刻隶书“芳名永垂”四字,已模糊不清。第三层至第七层东南方向,每层正中均砌有拱形佛龛。如今,塔的四周已经用铁栅栏围着,附近竖立有“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历史遗存故事多
下午,在集西利张公路旁,我们看到田地里竖立有一块石碑。石碑顶部为透雕“二龙戏珠”,正上方刻有“圣旨”二字。中间为石碑,依稀可见刻有光绪三十年等字。两边有对联:“籍荻画荫书香贞慈流芳百世,於柏舟融诗教节义著美千秋”。栗老汉上午向我们介绍说,这是“节孝坊”。传说光绪年间,孙集有一对孤儿寡母,母子俩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母亲陈氏依然供孩子孙兰芳读书,孩子很努力,最后功成名就。光绪帝得知这对母子的事迹后很是感动,陈氏去世后,为其立“节孝坊”,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距孙集有10多公里,位于孙庙乡庙李村东北,老母猪港南岸,有一个重要看点,这就是伍奢冢遗址。我们沿着一条乡村小道,过西淝河朱集闸,顺着河水南岸前行,来到老母猪港大桥,就看见了正在建设之中的伍奢庙。伍奢,伍子胥之父,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任太子太傅,后因楚平王听信谗言被杀害。
经专家鉴定,伍奢冢遗址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其上层夹杂着东周至汉代遗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上面,建有一庙宇,香火鼎盛,云烟缭绕。如今,伍奢冢庙复建工程正在进行中,大殿已基本完工。
我们经孙庙乡,走阜涡路回程,在过伍奢老家伍明时,已是晚霞映茨河,天水共一色。
夜幕已披上华彩,今天一天骑行130多公里,有点累,但感觉很好,这些地方太值得看看了。我对阜阳周边没有去过的地方有一种好奇心,寻访历史心中还有瘾,下次再找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去骑行探访。
新闻推荐
2015年7月12日上午,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的陆青山(右)在家看新闻时听到门外有呼救声,他急忙跑出去,发现同村的5名儿童落水。他顾不上带病的身体,毅然跳入约3米深的水沟。经过一番救助,4个孩子被救上岸...
利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