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利辛新闻 > 正文

农夫聊发诗画狂 利辛县王人农民诗画:

来源:亳州新报 2011-12-02 17:26   https://www.yybnet.net/

墙上作画

□锦文 海涛 海璐 文/图

如果没有国务院的两次表彰,没有周恩来总理颁发的奖状,利辛县王人镇可能和皖北地区的很多乡镇一样,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镇。

凭借着当地村民创作的“农民诗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王人镇闻名全国、风光无限。时过境迁,如今的王人农民诗画尽管已被列入亳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但从事写诗作画的村民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经历过那段辉煌时刻的老人们,如今都盼望着这个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

日常生活是选题 能诗会画不稀奇

“公民道德记心间,孝敬老人要当先”、“文明之花遍地开,幸福日子比蜜甜”……日前,本报记者来到利辛县王人镇,在曹店新村的墙上,宣传党和政府各项政策、乡风文明等内容的墙画随处可见。

“这都是我们农民诗画爱好者画的,画画和写字的高手经常到文化站交流,那里有更多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当地居民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着墙上每幅画的内容和作者,热情的村民还邀请记者去农民文化站看一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刚进入文化站,就听到朗读声传了过来,在文化站挂满了书法和水墨画的大厅里,一位名叫萧鸣岐的老人正在挥毫泼墨。

84岁高龄的萧鸣岐说,诗书结合,只有真正领会了诗的内涵,才能写出有神韵的书法,因此自己研究并能熟背数百篇唐诗宋词,写书法时都是直接背诵。

来自王人镇郭营村的郭兴义今年62岁,是名小学退休老师,擅长画人物和写诗,他的画和诗大部分都以日常生活为题材。

“我最喜欢画宣传当前政策的画,再编上个顺口的小诗,感觉特别好。”提到自己的专长,郭兴义笑着说。

“在王人诗画里,反应农村和农民的题材最多。”老书法家李文轩从小在王人长大,在他看来,诗画这些看似高雅的东西和农村的环境结合了,也就不那么高深了。

“我们镇几乎每家都有一两个会写会画的,没啥稀奇的。”村民们介绍,由于受到家庭影响以及大环境的熏陶,王人镇很多人都是能诗善画。

“除了在墙上纸上题字绘画外,我们还会篆刻,把字和画写到咱们老百姓常见的东西中。”西城街的李敬法指着地上一堆用萝卜和红薯刻成的篆刻,骄傲地告诉记者,为了把诗画更显得有农家气息,大家开始学习在农产品上刻字绘画。

记者注意到,文化站大厅内许多艺术展品,都是跟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树根上绘的是西游记、荷塘月色等作品,红薯、萝卜上也留下了村民的诗作……

总理表彰名气大  农民诗画真牛气

“现在写的画的,都没有原来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大家都是比着写比着画。”说起曾经的辉煌,老人们嗓门高了不少。

据介绍,王人农民诗画始于1957年,开始的时候只是在墙头上画农业科学知识图解。1958年,王人乡党委发动群众作诗绘画,提出“有墙有诗、有诗有画、诗画合一”的口号。

村民们回忆说,当时从村庄到集镇,从机关到学校,处处诗画满墙。还建有田间画廊、道路画廊,就连沟河两岸也用砂礓嵌上作画,形成了诗的天地、画的海洋。

据1958年10月中旬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全乡共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打油诗等诗歌137.67万首、配诗画8.7万幅,这一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很快推广到全县并蜚声海内外。

上世纪50年代,王人曾因“农民诗画”活动先后两次获国务院表彰而闻名全国,1958年12月又荣获周恩来总理颁发的国务院奖状。

“当时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得不知道咋样好了,作诗画画的劲头就更足了。”李文轩说,村民们把这个奖状当成至高无上的认可和奖励。

农民诗画的名声打响以后,接踵而来的参观和各大媒体的报道让村民们的骄傲和自豪一直延续着……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我国驻苏联、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七国使馆文化参赞,在赴任前来到王人乡参观,把王人农民画介绍到国外;配诗画《牛郎织女永相会》制成铁画,曾在法国巴黎展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十多家媒体进行报道,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将王人农民画和王人农民画家拍成专题新闻纪录片,在全国各地上映,引起强烈反响。

“那时经常有人来参观,热闹得很,其他乡镇那时候就光有眼热的份儿。” 回味着当年的辉煌时刻,老人们高兴地说。

后继乏人临困境 文化遗产盼传承

记者注意到,当日在文化站开展交流活动的最大的有84岁,最小的也在60岁左右。

这些村民告诉记者,文化站的诗画爱好者全凭爱好结合在一起,后继乏人的困境已初露苗头,“现在年轻人都是看电视,打电脑,学诗学画的人太少了。”很多老人无奈地摇头。

摆在村民们面前更现实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支持,这些诗画爱好者的活动经费,都要从自己家里拿。

“我们家只有五亩地,一年到头也收入不了几个钱,光笔墨和装裱费就要花去七八百元。”郭兴义说,那么多年能够一直坚持,全凭一股精神气儿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帮助,但是随着物价的上涨,就连买笔墨纸砚都感到很拮据。

为了把诗画传承下去,当地村民吴春海把诗画爱好者们组织起来成立了诗画团。

“虽然王人镇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组织起来比较难,一是农村农活多,大家都比较忙,年轻的外出打工,年老的不但要务农还要照看孙子。”吴春海说,大家的诗画只能作为精神的寄托,很难带来经济收入,创作要花钱,却得不到经济补助,让大家有些难以坚持。

吴春海告诉记者,近两年亳州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始重视文化遗产,这让大家感到很高兴。诗画团也由以前的10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余人,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在庆祝建党90周年和北京举办奥运会时,王人的诗画爱好者们都曾向这些活动献过作品。

新闻推荐

利辛荣获“徽商最佳投资区域”称号

本报讯(王亚钧)日前 ,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徽商杂志社主办的“2011徽商最佳投资区域”评选活动揭晓,11个县(区)获此殊荣,利辛县名列其中。近年来,该...

利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辛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夫聊发诗画狂 利辛县王人农民诗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