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启元
王氏先茔位于邹平长山大由村,占地一百八十余亩,始建于元初,即公元1281年,为至元皇帝忽必烈御赐给忠显校尉王宣的茔地。历元明清三朝,历时弥久。茔内松柏参天,權木、杂草丛生。
在《山东通志》中,也记载了王宣墓在长山县大由村(今长山镇大由村)。王氏先茔面积宏阔、气势威严,充分显示王宣元朝开国勋臣的身后荣耀。
王宣早年随元世祖忽必烈、济南大都督攻打襄、樊等地,以至渡江,又攻打鄂、渚、黄诸州,战功赫赫。至元十四年枢密院授予王宣忠显校尉管军总把职务,奉命镇守淮安等州郡,于至元十八年卒,儿子王顺、孙王致亨承袭百户。王宣族人成为元代山东省长山县的显达名门。
一个好的家族,与其祖辈家风有绝大的关系。王氏家族有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家训,内容丰富,但主旨只有十六字,“孝悌为先、忠信为本、惟耕惟读、恩泽子孙。”一代代王氏后人的爱国情结、民族大义、好善乐施,就是在不断地诠释着这十六字家训的深刻内涵。对于后人来说,家风家训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教育规范,是家庭、社会道德传承和教育的重要载体。王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家训,为其家族的崛起成长、繁衍发展、传承光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其价值与意义值得今人加以重视和借鉴。
从史料上看,明清两朝,王宣的后人考取庠生40余人、举人8人、进士10人。王氏族人登甲入仕科第迭出,不只门庭荣耀,而且跻身富甲,宅第豪华堂皇,土地连绵数千亩,原长山县城周围数里及至下几里内,有其众多佃户村,一跃成为仅次于焦桥袁守侗家族的缙绅簪缨望族。
茔地与村落相邻,南面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无名小溪、西南是巍峨绵延的长白群峰,有依山枕水之胜。茔地呈正方形,茔内长年郁郁葱葱,内植柏树500余株,树围均有两米左右,遮天蔽日,树影婆娑,葳蕤壮观。
茔立正面,有一条南北大道,道东巍然矗立着元代开国勋臣王宣龙章昭先功德碑。从功德碑至茔地之间有一条长达200余米、宽约50米的神道,茔南小溪距茔地约100米。溪北有一堵长达6米的高大迎壁墙,墙之阳面嵌有一石碑,上书“王氏先茔”四个大字。
当年蒲松龄去往桓台的途中,路过大由村,他突然被眼前的墓茔所吸引,驻足在村庄数日,取材完成了《聊斋》的几个短篇故事。
在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中,最吸引人的还是关于貔狐子的故事。王氏茔地有大小墓冢几百座,大的如山丘,小的似土包,均被茂盛的植被覆盖着。在一些大的墓冢周围有许多直径约脸盆大小的洞口,洞里面常年居住着一群貔狐子,传说貔狐子可以幻化成人形,并能够像人一样说话走路,它们与大由庄比邻而居,经常与人为伍,村里有很多老人都说亲眼见过貔狐子,是真是假就难说了。亦有许多关于貔狐子的传说故事留传至今。
茔地东北角有一处护茔房,有北屋三间,东屋两间。护营房南边与西边都是用树枝扎成的栅拦围墙,墙上竖满了高粱秸秆。西边有一扇木栅栏门,从来不关闭。民国时期尚住着一户姓郭的人家。相传郭家以给王家看护茔地为生。有一天,入夜之后,郭家大娘刚刚睡下,就听到“啪啪”的敲门声,并听到门外有人在喊:“大娘,俺家今晚来客人了,借你家的锅用用吧?”郭大娘起身点燃了煤油灯,走到灶台边一手将锅提起,来到门口,将木门打开了一道缝隙,把锅递了出去,随后就插门关灯睡觉了。第二天,天还没亮,敲门声再次响起,并听到有人喊:“大娘,俺家亲戚走了,把锅还给你吧,锅里给你留了几条小干鱼,你別嫌弃就行,谢谢大娘了。”郭大娘像往常一样,打开一条门缝,从门外接过铁锅放在了灶台上。第三天,郭大娘看到锅内有几只烙熟了的壁虎和几条青蛙大腿。
当然,貔狐子夜审“小半仙”、貔狐子祈雨救村等民间故事,在当地也是家喻户晓。
1938年,日本侵略山东大地,茔地古松被日军全部砍伐用于造船,运至天津港口,王氏先茔遭到第一次破坏。
1958年,茔内七世祖神道碑(龟驼碑)和高约六米的忠显昭先碑以及石人石马等石兽,被砸成小块加到炼钢炉里炼钢当填料用了。
1975年,碑碎墓平,扒出的砖块和石碑被用作修桥、修井。现如今尚存八世祖墓志铭被族人保存至今,三口石棺仍搁在原地无人过问。龟驼碑仅剩个龟座,龟头没了,龟身也面目全非,从一侧仍能看出两只乌龟爪,尚能识别是个碑座。
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王氏茔地,经历了三次破坏后,“元气”大伤,墓地最后也被挖掘铲平,成了一片庄稼地。王氏茔地,永久地掩埋在历史的光阴里。
新闻推荐
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邹平市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务人员中开展“笑一个,重新出发”主题活动。在工作岗位上值守的...
邹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