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新闻 惠民新闻 阳信新闻 无棣新闻 博兴新闻 邹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滨州市 > 邹平新闻 > 正文

娄家庄村的乡愁标本

来源:临沂日报 2018-11-02 10:55   https://www.yybnet.net/

在中国大地上,按姓氏命名村庄的太多了,就像我们现在所处的娄家庄村,村里肯定是娄姓大户或者娄氏族人最早来此落户,后来的外姓人谁还起意篡改?尽管也有很特别的村庄称某家庄(村),村里却没有一户某姓人家,这应另当别论。

现在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村庄变成了社区,百姓住进了楼房,到农田干活的人们回家还要把铁锨镢头等家什放在楼下,还要将在农田踩满泥土的鞋子在楼下的储藏室里换下,不是很讲究的人家,只是在楼下使劲跺跺脚上的泥巴就进了楼房。在这新旧交替的发展过程中,农人们还要经历无数的分娩阵痛,以期走进他们日夜盼望的生活。

尽管村民变成了居民,并住进了楼房,他们还是时不时地怀念一下那时候的乡村,怀念乡村的土气和田野里的庄稼,怀念村庄里的老物件和老建筑。他们把伟人墙、语录碑和旧祠堂都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崇拜和维系宗族血缘关系的祖先崇拜。就像我眼前的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娄家庄村。

在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暮春时节,在同样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娄家庄村,我看到的一切都成了我对昔日的精神回味,儿时俯拾即是的乡村记忆在我的大脑中已经风干成了乡愁标本,可我一到了娄家庄村,仿佛一件件又复活了。

伟人墙前,感念领袖的地方

一进村,就看见一面高高大大且十分熟悉的墙立在一道街口,突然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老村。远看,墙上的伟人像虽然随着年代的久远色彩剥蚀淡化,但伟人高大的形象早已刻在我的脑海里,随着岁月的更替历久弥新。那幅像是伟人戴着军帽,身穿呢子大衣,双手背在身后,表情凝重地在思考,在行走。伟人像的两侧还有一副对联:“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两句话淳朴到极致,也精妙到极致。

我老家村庄的伟人墙是什么时候立的我不清楚,后来也许是年代久远自然倒塌的。那面墙立在我们村子的中心广场,说广场有点大话,应该叫空场,村里开会或集会的地方。这一面墙在我们的心中就是最早对我们进行红色教育的地方,当然,斗争“地富反坏右”也在这里。

我们现在看到的伟人墙,是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娄家庄村,村子不大不小2000余人,老房子居多,娄姓人家也算得上最多。我们是奔着娄家祠堂来的,进到村庄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面勾起我小时候对伟大领袖敬仰的伟人墙。

算起来,这面墙应该有50余年的历史了,它处在娄家庄村半新不旧的民房中。老天刚下过雨,不大,刚好湿过地皮,就让娄家庄村没有用水泥石子硬化的村巷也起不了尘土。几位老头老太太蹲在伟人墙下,有的拉呱,有的下棋,下棋的双方分别用石头和树枝,我们围着看,两位老人也来了情绪,互相指责对方悔棋,却都面带笑容。“不输宅子不输地的,就图个乐呵,有啥好争的?”看棋的一位老人说。

看着这几位老人,我想起了老父亲。父亲这辈子没摸过“洋棋”,如军棋、象棋等,在我的记忆里全是用土坷垃、枯树枝作棋子,在地面上画上五道或六道相交的线作棋盘。父亲输的时候很少,当然也有,他输的时候会挠一挠已掉光头发的前额,赢了的时候也会挠一挠,只是脸上的表情不同。看着下棋的几位老人,我认为伟人墙能屹立到现在还保存完好,应该有他们的功劳。

我相信,当娄家庄村尚未上学的孩子走过伟人墙,问起墙上的那个人是谁,为什么他会天天在娄家庄村呢?大人们就会激动地说:“傻孩子,那是毛主席啊!毛主席永远在我们心中!”

这时候,村人就知道伟人墙是一本几代人都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非常完美的课本,完美得那么直观和接地气,让我这个年龄的人把伟人墙当作了成长中记忆的标本之一。

小时候,我们村里的大街两侧还有一二十处语录墙,语录墙的制作简单一些,就是在公共场合或人相聚较多的谁家屋山墙或屋后墙上,用少许泥和着白石灰,里面再掺上麻或苘丝抺出一块块或大或小的平面,然后锅底灰用水稀释后再涂上几遍,成了黑板,有的不涂成了白板,上面全部是毛主席语录。我上小学之前,好多字都是在墙上提前认下的,譬如:“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等。

当时我不知道耳濡目染这个词,我囫囵吞枣没有意识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启蒙,功劳当归之于语录墙。

于是,我就特别怀念毛主席。

娄家祠堂,寄托乡愁的所在

问过村人,我们找到了就在村庄大街北侧的娄家祠堂。这是一处保存相对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院落,它也就是娄氏族人的宗祠。1983年被历城县人民政府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离济南市这么近的娄家祠堂为什么在“破四旧,立四新”的运动中没有被拆除砸烂呢?陪同我们的娄家村副书记、娄氏第18世孙娄本岭告诉我们,建国后随着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祭祖活动从上世纪50年代末取消了,宗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它作为房屋的功能,先后被当作粮站以及娄家乡政府驻地。娄家乡政府撤消并于唐王镇后,娄家村村委又搬进来办公,现在搬到新址办公也就一年左右。也许恰恰是它的新用途,保护了娄家祠堂的完整。

慕名前来观看的人,随着娄家祠堂名气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娄本岭告诉我们,近几年来,娄家祠堂备受各级领导的关注,已经部署了对娄家祠堂的修复计划。

既然这样,咱再返回头来细细打量娄家祠堂。

娄家祠堂坐北朝南,整体建筑风格为明清时期四合院廊坊衔接式结构。祠堂的大门是带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垂柱连笼式门楼,门楣上高悬“娄氏宗祠”四个大字,至于谁于何时题写的已无从考证。大门柱子下面的柱础为鼓镜式,门砧石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左侧为屏风,右侧为荷花,让我突然想起了“精美的石头是如何会唱歌的”这首歌。那是一曲古典的歌,虽然是凝固的歌,却抓住了现如今来此景仰的每一个后人的心弦,慨叹150年前后的穿越,惊叹150年前后人工与智能的雷同。

祠堂为前出厦,面阔3间,进深2间,殿前有5级台阶。祠堂前东西侧为配房,前出檐,各面阔3间,进深2间。配殿的南山各有2间平房,建筑布局完整,凝聚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正殿为砖木结构,四根朱漆廊柱,其中东西两根廊柱半镶在前厦的墙壁里。正殿大门东西各有一个木格窗户。正殿为硬山墙,屋顶覆黑色小筒瓦。屋顶起脊,正脊上是一排砖雕,中间是一朵牡丹,左右各种花色穿插排列,正脊东西两端雕有鸱吻吞瓦。垂脊为高低两层,上面同样都有雕花。

最初年间,正殿内的正北方向以及东西两侧都曾摆有长长的供桌,每逢大年初一或其他传统节日,祠堂内张灯结彩,高悬谱轴及先人画像,娄氏晚辈依次入祠祭拜,以示报本追源之意,并表孝思之情。

宗祠内的东西两排配房,是娄氏后裔祭祖时休息的地方。东西配房式样完全统一,也都是三开间,前抱厦,四根木柱支撑着房檐,房檐上雕有各色图案,有葫芦、菊花以及龙、马、虎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娄家村的娄姓人家都是明代永乐年间从河北枣强县迁过来的,迁来的时候,娄家村应该还不叫娄家村,因为这里刘姓人家居多。后来,刘姓人家逐渐外迁,人数越来越少,于是就有了娄家村。到目前,全村几乎都成了娄姓人家。

据村里老人介绍,目前的这座娄氏宗祠建于清代同治13年(公元1874年),1908年和1925年分别进行了大修。解放以前,娄家村以及为讨生活搬到德州邹平、临沂蒙阴等地的娄姓人都还要回到这里祭祖。解放后,由于祠堂挪作他用,流落外地的娄姓人再也不用回到娄家村祭祖了,逢上重要节日,即使在遥远的庄稼地里正干着活,突然想起,双手合十地面对娄家村方向默默祷告一番,就算是对列祖列宗的怀念了。

我想起了《白鹿原》里白鹿两家共用的祠堂神位两侧圆柱上的对联:“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这是对农耕时期乡村百姓真实愿望的表达,祖宗们希望后世子孙仁慈向善、勤劳向上,以期达到光宗耀祖、光大门庭之功效。

娄家祠堂,它的每一块砖、每一根木头都是冰冷的,每一位先人的遗像也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对祖先的记忆犹如墙皮已脱落殆尽,但是,它却承载了娄氏族人浓厚的历史情感。

平民族人 耳濡目染效乡贤

有了一把粮、一碗粥、一块地的先人们,终于停下了“草鞋在脚,灵牌在背”的漂泊生涯,饥寒问题稍一解决,就想起了背在背上的祖宗灵牌,要给先人们寻一处安妥的所在。

娄氏宗祠的建设,离不开娄家村历史上的一位乡贤名人娄希贤。他是娄氏第十七世孙,其家人给他起这个名字,应该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代贤达之士吧。娄希贤是清末同治年间人,通过做买卖挣钱发了家,成为当时当地比较知名的财主。娄希贤做买卖凭的是诚信和善良,有了这两点,发家的娄希贤就没有成为为富不仁之辈;他出资办义学,让没钱读书的孩子能上义学学习文化,这就让我想起了《白鹿原》里的族长白嘉轩,娄希贤没有白嘉轩一呼百应的族长身份,他是凭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乐善好施的良善之心赢得百姓爱戴的;他仗义疏财,出资为村里修路、修桥,在村里扶危济困,经常帮助村里生活不如他的人。清代同治13年(公元1874年),在娄希贤的主张下,村里的娄姓人家开始修建宗祠。

当然,主张再好也是空洞的,如果没有娄希贤拿出第一笔建祠堂的启动资金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就是这样,娄氏宗祠的建设也历时多年始修成。1908年和1925年分别进行了大修,以娄希贤的身份,应该参与了这两次大修。在修建祠堂的同时,娄希贤还主持了娄氏族谱的纂修。可惜的是,族谱中对娄希贤的生卒年月没有标注,尽管是一个遗憾,但可以证明的是,娄希贤当时正当年,或者活得非常健康。

后来,娄姓后人为旌表娄希贤的德行,传承一位乡贤榜样的力量,专门为其立了一座牌坊,上书“乐善好施”四个大字。遗憾的是,这座牌坊同样在“破四旧,立四新”时期被拆除,恐怕与他的财主身份有关。不过,在娄氏宗谱上,有关娄希贤的记载,族人对其评价还是很高的:“公卓尔不群,识见高超,学计然之风,致陶朱之业,为一乡之伟人,修家祠立义塾,诚善事者也。”

150余年的历史非常短暂,就像50多年前爷爷去世时还在找他那条清朝的辫子。在爷爷的幻觉中,剪辫子还是昨天的事,那辫子是不该被忘记丢到哪里去了。如今,娄氏祠堂却依然保存完好。置身这座古老的建筑中,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它尽管默不作声地立在那里,却亲眼见证着世事的沧桑变化。

变化的不仅是村里的建筑物,还有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如今的娄氏宗祠不再是娄姓人祭祖的场所,人们祭祖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谁会忘记祠堂曾经的功能和作用?过去,人们对祭祖特别重视,每到年节,本村同姓人家都聚集在同姓宗祠内,叩首祭拜列祖列宗,同时也拜请祖先保佑后人健康幸福,保佑后人发家兴业。现在,人们祭祖也不再如从前般繁琐,变得更加简洁和文明。“三叩九拜”行大礼的礼俗,对现在50岁以下的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了,甚至闻所未闻。

庙前村后,皆有记忆可传承

在娄家祠堂大门外的门楼旁,有一块牌子: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娄家庄村娄家祠堂。落款是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办公室,2015年5月公布。看到这块牌子,让我想到,娄家庄村可以进入“乡村记忆”的并不止这一处,位于庙前街的知青楼和位于村后废弃的村庄小学,都勾起了我不尽的回忆。

一个村庄解放前建有寺庙、祠堂等寄托精神的所在,应该说这个村庄的灵魂人物是有乡愁情怀的。娄家庄村肯定也有过庙宇,种种因素让它的命运如村人为娄希贤立的牌坊一样,在村人的心目中悲壮地倒塌或拆除了。也许当初倒塌或拆除时没有人为它而悲伤和惋惜,随着时移世易,也许恰恰是顺应了时代潮流,从而保住了娄家祠堂和娄文轩故宅。据了解,始建于清末年间的娄文轩故宅之所以能保存下来,也是基于当初分给了村人居住,至今西院还被分到房子的村人住着,娄家村拟将东西两院合在一起规划保存,也是无能无力。我们只能站在东院西厢房屋头看一看那破旧的西院,看一看那被萋萋荒草占满院子的西院。也许是为了让后人知道娄家村很多年以前曾经有过一座庙宇,村里不知什么年代起还给一条街巷起名叫庙前街。

现在的庙前街仍然是一处村里繁华热闹的地方。前为空场,南侧立起了一溜的健身器材,给半土不洋的村庄添了点鲜活的灵气,东侧是那面伟人墙,西侧的民房仍然是民房,年轻的副书记娄本岭给我们介绍,在空场周围的民房采取修旧如旧的做法,力争保持村庄的原貌,让每一位来访者领略到上世纪农耕时代的文明,给现在飞速变化的乡村保留一处乡愁标本。

五颜六色的健身器材广场的北侧是一拉溜近二十间底上两层的红砖平房,由于没有院墙的保护,它的破落比娄文轩故宅还要严重,几乎全部没了门窗,墙体外层剥落,露出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烧制的红砖;尚未脱落干净的墙皮上,隐隐约约还能看出那个时代的标语口号以及伟人语录。娄本岭介绍,这是为济南等地的知识青年来娄家村这个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建起的知青楼,1970年建的,随着知识青年越来越多,1974年又进行了扩建,说是楼,也就两层,不过,在当时已经很气派了。娄家村先后来过几百名知青,经过锻炼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还在发挥着余热,但是他们却经常自发地来娄家庄村聚聚,还为娄家庄的发展出谋划策。村里已经报请上级批准,重新修茸知青楼,作为那个时代的留影。

顺着庙前街往后去500米左右,是一片老杨树掩映的所在。杨树可能是多年没有修剪的缘故,低处的树枝被人折断,有的断枝还挂在树本上,像没有人管的孩子,胡乱地疯长着;树身上的瘿疙瘩如驼背老人的形象,艰难地在与大自然和人为外力做着斗争。就是这样,它们也是活得葳葳挺挺的,覆盖着身下一排排青色砖瓦房。

瓦房是学校。严格地说是一所早已废弃的学校旧址。其实,覆盖着一排排青色砖瓦房的不只有大杨树,还有一棵棵梧桐树,梧桐花张着喇叭样的粉红小嘴,一簇簇地点缀在瓦房上面,就显得万绿丛中点点粉红了,就显得有了勃勃生气。

娄本岭告诉我们,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就合并到别的村小学去了。村里没有了孩子们的读书声,越发显出了娄家庄村的老气。

娄本岭说,不怕人家说咱村庄老气,现在是越老越值钱,村里百姓明白了这一点,各级领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村庄的规划就是“倚老卖老”,到那时我们娄家庄村就会焕发生机了。

这一点我是相信的。眼前春色里的娄家庄村,已经晃动着一波一波的外地人,他们就是前来寻找很久很久以前丢失的乡村记忆的,只是那记忆已经风化成了令人惋惜的标本。

李公顺

新闻推荐

落实刘家义书记讲话精神,助力打造“山东铝业”品牌系列报道之一 滨州成为铝行业最具竞争力地区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伟伟编者按:10月19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就推动铝业高质量发展到滨州市邹平调研,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

邹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娄家庄村的乡愁标本)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