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李雅芹王剑
新版庖丁解牛故事正在阳信演绎。
走进阳信县鸿安绿色优质肉牛产业示范园,但见生产车间鳞次栉比,冷链运输车穿梭其中。车间内,工人在流水线上规范操作,实现牛肉的精细分割和包装。操作工人告诉记者,一头牛能分割成230多个品种的产品,牛全身都是宝。精细分割使价值呈直线上升,5A级牛肉每公斤更是卖到1600元。
前不久,阳信县获批农业部“2017年畜牧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项目”。作为全国畜牧百强县,阳信是全国最大牛肉产品供应基地,全县存栏肉牛27.78万头,年出栏26.37万头,年屠宰能力120万头。挖掘“牛文化”资源,做亮“中国肥牛之都”名片,按照“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阳信推进绿色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该县已逐渐形成了从饲草种植—犊牛繁育—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送—餐饮—皮革深加工—牛骨、牛血生物科技研发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屠宰加工企业已经由生产普通牛肉向肥牛精细分割转变,皮革加工企业也由生产蓝湿皮向成品皮革和箱包生产发展。阳信瑞丰皮革一位经理告诉记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48个方队皮靴、皮带的生产原料全部由瑞丰提供。
前不久举办的阳信首届牛骨雕刻艺术节,为这座“牛”县小城增添了艺术气息。自象牙雕刻被禁止后,牛骨作为最好的雕刻材料受到追捧。阳信丰富的牛骨资源,成为发展骨雕、骨瓷产业的巨大优势。
“以前那种小规模、户繁户养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了,环保、成本、资金都是制约传统养殖模式的瓶颈。”阳信县亿利源董事长杨振刚介绍说。大力推行自繁自育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成为阳信县肉牛养殖企业的共识。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阳信县正在打造国内最大的专业牛肉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线上”对进驻企业生产过程统一落实数字化影像档案监管、产品统一使用“阳信清真牛肉”品牌、统一线上交割,实现从肉牛养殖—屠宰—产品电商交易的质量可追溯管理。打造国内专业化牛肉产品交易中心,形成牛肉产业信息集散地。
插上科技的翅膀,让牛“飞”起来。阳信县鸿安集团建立起“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肉牛低排放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山东鸿安肉牛科技养殖研发基地”,建成博士生流动工作站1个。亿利源公司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以RFID视角面向肉牛识别追溯,建立起了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追溯系统。农业部将阳信县列为牛肉行业标准测定单位。
新闻推荐
沈博瑞以525分的高考成绩如愿接到烟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是在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开始有了放弃读书的想法。8月29日,距离开学仅剩3天,在山东阳信陈词林村家中,沈博瑞红着眼睛读完烟台大学校长郭善...
阳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