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开河省级生态湿地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博兴水库施工现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陪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检查彰卫新河防汛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在全市农田节水灌溉现场会议现场樱花山国家水利风景区治理后的博兴县三号支沟沾化区小农水重点县工程新立河清淤工程现场施工中的河湖水系连通张肖堂沉沙池工程编者按
2015年以来,全市水利系统以打造“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为目标定位,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加大水利投入,扎实推进重点工程,不断健全管理体系,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在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等方面全面加大工作力度,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和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为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持续深入,在全社会营造水利发展良好舆论氛围,市水利局联合滨州日报社启动了“2015年度滨州水利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经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通过网络公示投票的方式,最终确定评选结果。以期通过此次评选活动,让水利更加贴近民生,服务发展。
一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自滨州市被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以来,市县两级水利部门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完善机制、重点推进、加强宣传,初步构建了“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切实成效。其中,协调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动员会议,印发了《滨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狠抓项目资金争取,累计争取水生态建设项目资金6000万元,全面推进六大行动和十二项亮点示范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城区水系沉沙池建设资金3200万元,完成彩虹湖引退水工程建设投资65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在中国水利报、部厅水利网站、大众日报、滨州日报、鲁北晚报等媒体开展专题宣传20余次,在滨州电视台新闻栏目中播放以 “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为主题的专题报道10期,积极开展水生态专题征文、专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营造了全民知晓、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
滨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
完成投资26亿元
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涉及博兴、邹平两县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26亿元,实现了省政府确定的2015年完成总投资80%以上的目标,滨州市被评为“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其中,全力狠抓前期工作,完成了配套工程建设规划、可研、初设报告的编制并获得省相关部门批复,被省南水北调局誉为“滨州速度”;积极做好资金争取,累计争取省级资本金5.6亿元,利用过桥贷款筹措市、县两级资本金8.388亿元,其余项目资金也通过农发行贷款解决,全市31.87亿元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到位;突出狠抓项目推进,严格实行配套工程工作月报和周调度、周通报制度,切实加大督导力度;博兴、邹平两县高度重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均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配套工程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工程建设进度。
三
全市水利会战
资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
2015年以来,全市水利系统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水利会战的各项要求,不断加大工程建设力度,资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累计完成投资21.2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其中,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63亿元,发展低压管道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6万亩,新建提水泵站48座,铺设低压输水管道976.23公里;市级“四位一体”方田建设完成投资1728万元,新增方田2.8万亩;路域水系治理工程完成投资4035万元,完成治理长度128.5公里;田间渠系畅通工程,完成治理23万亩,其中典型涝洼地片治理面积7.8万亩,投资5151万元;骨干沟渠清淤工程累计完成清淤土方1102.3万方,完成投资7549.9万元。随着水利会战的深入实施,全市农田灌排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四
防汛抗旱工作
取得切实成效
2015年以来,市县两级水利部门以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其中,狠抓防汛隐患排查,先后检查河道680余公里、涵闸(洞)536座。狠抓队伍物资建设,在无棣县、邹平县等地新建县级防汛物资仓库五个,积极开展防汛演练,提升了防汛应急能力和救援水平。积极做好积水强排,累计投入排水劳力13.7万人,及时强排农田积水110万亩,全力减轻了涝灾损失。全力抓好抗旱双保,累计引黄河水20余亿方,创历年来引黄量之最。积极开展抗旱督导,市水利局组成7个抗旱督导组,及时分赴各县区协调抗旱工作,全力做好抗旱技术指导和上下游用水整体调度;积极推进县区、乡镇领导分片负责机制,发动群众抢水灌溉。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5亿元,完成抗旱浇灌面积377万亩,挽回粮食损失25万吨。
五
“十二五”规划内农村饮水
不安全人口全部解决
2015年以来,滨州市抢抓国家、省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其中,协调召开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会议,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在市县两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涉及滨城区、沾化区、邹平县、高新区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圆满完成,完成投资3753万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8.29万人。至此,滨州市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3.43亿元,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4.56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2%,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六
全市农田节水灌溉
工作全面推进
2015年10月29日,崔洪刚市长主持召开了全市农田节水灌溉现场会议,对全市农田节水灌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结束以后,市县两级水利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累计开展现场督查20余次,严格落实工作周调度制度,严格推进示范片区确定和市级可研报告的编制申报工作,市级《2016年度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编制完成,环评等相关前置性文件基本办理完成,市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奖补标准正在制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小型节水灌溉示范片区6万亩,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了“省水、省力、省时、省钱”的灌溉服务。
七
年度中小河流治理
任务全面完工
2015年以来,市县两级水利部门针对全市防洪除涝薄弱环节,抢抓国家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机遇,全力实施了列入国家2013-2015治理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其中沾化区徒骇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9亿元,治理河道13.4公里;滨城区新立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513万元,治理河道17.2公里;阳信县商东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348万元,治理河道5.9公里;博兴县三号支沟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547万元,治理河道10.2公里;沾化县白杨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699万元,治理河道13.1公里。全市累计完成投资2.92亿元,治理河道59.8公里,完成土石方 644.8万方,有力提升了流域行洪排涝能力。
八
新立河城区段
清淤工程全面完工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新立河城区段清淤工程于2015年3月份全面开工,6月初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清淤土方28.6万方,清淤河道13.34公里,完成投资2680万元。新立河城区段清淤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民生工程,施工过程中共上挖掘机20台次,推土机6台,自卸车16台,泥浆泵20台,抽水泵45台,上人工350余人次。施工过程中,水利部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按照 “彻底清除污泥”的要求,把河道内黑泥全部清运出河道,保证了工程效果。2015年6月10日,新立河清淤工程顺利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验收并获得优良等级。
九
全市国家水利风景区
数量达到12处
2015年以来,滨州市持续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申报工作,不断提升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水平。经过水利部的现场评审和专家论证,滨州市邹平县樱花山水利风景区被正式命名为第十五批国家水利风景区,至此,全市国家利风景区数目达到12处,国家水利风景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是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亲近水、涵养水、善待水的一个重要举措,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十
全市水利改革
与管理工作取得突破
2015年,全市水利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抢抓国家、省发展机遇,突出抓好水利改革与管理,不断激发水利发展活力。其中,突出抓好博兴县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了农业水价改革任务,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先后新建了10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积极推进了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登记、确认和颁证工作,农田管护水平持续提升;全力推进水政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了“法制建设提升年”活动,严格规范水行政许可,累计办理各类水行政许可39件。积极开展规范化单位创建活动,沾化区、邹平县、博兴县先后创建为全省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市水利局被授予“执法责任制工作优秀执法机关”荣誉称号。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对全市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安装水资源监控系统,对市区重点用水户取用水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将重点用水户纳入管理范围,严格用水计划管理。2015年以来,累计完成取水许可审批30项,滨州市先后通过了国家、省组织的相关考核并全部获得优异成绩;突出抓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规范化、标准化创建活动,沾化区恒业水库顺利通过了省水利厅专家组开展的实地考核验收,被正式命名为“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至此,滨州市“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达到4处;狠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开展水土保持专项监督检查6次,检查项目13个。
新闻推荐
滨州市今年将新增造林面积12万亩主要实施绿色通道工程、经济林工程、水系绿化工程、农田林网工程和村庄(单位、学校)绿化工程
...
阳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