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新闻 惠民新闻 阳信新闻 无棣新闻 博兴新闻 邹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滨州市 > 阳信新闻 > 正文

侯家遗址与滨州盐业

来源:鲁北晚报 2014-05-14 18:04   https://www.yybnet.net/

侯家遗址发掘现场(2003年)▲ 侯家遗址台地及发掘位置图

3000年前的滨州一带水草丰美、湖泊密布>>

侯家遗址取土坑和生产、生活垃圾堆中还发现有大量的动物骨骼,其中可鉴定标本5225件,代表了211个个体,已鉴定的动物有猪、牛、羊、狗、麋鹿、斑鹿、獐、貉、猫、仓鼠、兔子、竹鼠、鸟类、龟、鳖、草鱼、鲤鱼、青鱼、螃蟹、文蛤、青蛤、毛蛤、螺、细纹丽蚌等,至少有26个属种。

这些动物残骸说明,侯家遗址居民的肉食来源非常庞杂,除家养的牛、羊、猪、狗外,野生动物占的比例较高,约在40﹪~50﹪左右。居民的食肉量也较内陆地区同时期农耕聚落高,说明渔猎活动在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还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该遗址发现的大量商代的牛、猪、狗、鱼骨以及蚌壳、鹿角,为复原该地区三千年前的自然景观提供了科学资料。该遗址发现的鱼类、蚌类、贝类分别出产自咸水和淡水,说明当时该地距海边不远,但附近也有淡水湖泊和沼泽,发现的生活在沼泽水旁的大量麋鹿角以及骨骼也可证明这一点。

另外,麋鹿和有些蚌类的现生种主要是分布在亚热带地区,而这里发现的这类动物骨骼和蚌类贝壳数量非常多,可知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晚商时,气候比现在要温润得多,很可能比较接近于亚热带气候,是靠海较近的一个气候温润、湖泊众多、水草丰美的地方。由该地出土蚌壳有相当一部分为河蚌分析,此地当时也是一处河流密布的地方。

(下转B03版)

侯家聚落遗址以烧造盔形器为主>>

侯家遗址出土最多的器物是陶器,陶器又以盔形器为大宗。该遗址所见盔形器均为泥质,烧制火候高,质地坚硬,器表多不经修整,内、外壁面保留垫窝和拍印痕,未经二次使用。换句话说,这些盔形器未用过煮盐,可以判断这一遗址并不是制盐遗址。

侯家遗址出土的完整盔形器和碎片数量都很多,与内陆地区农耕聚落不同。H20坑东部的底面并排倒扣着8件盔形器,其中有3件因火候过高烧制变形,1件还被烧扁。其它4件或者腹部有损伤,或者口沿部有缺口,均非完整品。因此,这8件陶器应是作为废品倾倒的垃圾。

侯家遗址一带为盐碱地,分布在咸淡水分界线内侧,不太适宜农业生产。在附近与其规模、堆积性质、出土遗物相似的聚落还有沾化西范、陈家、郑家、明家,阳信棒槌刘、三崔、东魏、雾宿洼、台子杨,滨城兰家、秦皇台、卧佛台、高家、后尹、小赵家等。它们呈群分布,聚落之间的距离多在2公里~3公里。这些聚落群分布在盐业遗址的内侧,东北距同时期盐场如沾化杨家盐业遗址群仅10公里~25公里。这些遗址应该以烧造盔形器为主业,主要提供给沿海的盐业生产遗址用于煮盐使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盔形器曾在沾化、滨县、利津的杨家村、陈家村、兰家遗址发现过,其年代一度被定为东周。侯家遗址的发掘可以确定这类器物流行于商代晚期,在西周初期逐渐消失。对于盔形器的用途,曾有不同看法,一是汲水器,因在内地的章丘、桓台等商周水井内出土过这类器物,但数量极少。而渤海沿岸一带的数量可占陶器总数的百分之七、八十,并且这里河道、湖泊密布,水资源丰富,专门烧造大量的盔形器用于取水不太可能。二是冶炼用的坩埚,其形状与安阳殷墟青铜冶炼用的大口尊相似,但这一带并不产铜,此类功用也可排除。第三种看法最为流行并最终得于学界的一致认同:从盔形器的年代、主要分布集中在渤海西部地区和形制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盔形器就是商代渤海西岸的制盐用具。

黄河三角洲的首次正式发掘>>

2003年3月,为配合滨博高速公路滨州段建设,文物部门在高速度沿线开展考古勘探时发现了一处古遗址。当年6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和滨州市文物管理处等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其进行了钻探、发掘。这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区域的第一次正式考古发掘,当时将该遗址命名为李屋遗址,后来又改称侯家遗址。

侯家遗址位于位于滨城区三河湖镇侯家村西北3公里、阳信县李屋村东南1公里,地处滨城、阳信、沾化三县交界处,东距现海岸40余公里,东北距沾化杨家盐业遗址群26公里。遗址所在地海拔仅8米,表面被黄河、徒骇河带来的淤泥淤沙所覆盖。当时共清理面积为400平方米,后因地下水位较高,清理到水位线或商代房址、室外垫土就停下来了。

发掘区内可分出三片由房屋、院落及从属的墓葬、窖穴、取土坑和生产、生活垃圾倾倒区等聚落单元组成的区域。就层位关系和出土陶器分期看,其表现的是一个稳定的、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单位。

上述三个片区各有自己的房屋和院落、窖藏、墓葬、生产和生活垃圾倾倒区,年代上又同时共存,每片区域应代表着当时最小的社群单位。这三个社群单位组成了一个较为独立的生产、生活社区组织单位。

考古发现已证实,该遗址在三千年前属于中原商王朝东进的一个聚落,东周和两汉时期变为墓地,南北朝隋唐时期又有人居住,宋元时期又变为墓地,前后延续了大约两千余年。

□张卡 文/图

上世纪50年代,徒骇河疏浚施工时,在沾化杨家附近的河岸边发现大量的状如头盔一般的陶器,称之为盔形器。此后,杨家一带又经过了多次考古勘探,对其面积、性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确定为一处商周时期的盐业遗址群,盔形器也被证明为制盐用具。2003年一次配合滨博高速公路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商代晚期的盐业聚落遗址,这对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制盐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酒驾掐着点躲交警躲了半天没躲开

□通讯员 陈德泽 赵慧清  晚报阳信讯  知道酒后开车违法,于是酒司机算着时间躲避交警检查,结果还是没躲开。近日阳信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一中队民警查处了...

阳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侯家遗址与滨州盐业)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