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王树成
19年前,18岁的孙殿华坐着三轮车,从颠簸的乡村黄土路上来到她人生工作的第一站——无棣县马山子镇下泊头村小学。两年后,她又被调到了临近的大梁王村小学。今年,在她37岁的最美年华里,她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的崇高荣誉。
校长眼里勤快的小老师
“殿华是个勤快的孩子。”已故的小学校长张长玉曾经这样评价孙殿华。
18岁的孙殿华在父母眼里还是个孩子,可是她勤快、心灵手巧,什么都会做。在那段老师们搭伙做饭的日子里,她总是抢着做饭,每次都得到同事们的“高度嘉奖”。虽然刚刚参加工作,她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总是想着怎样活跃课堂,提高孩子们的兴 趣。她把自己的美术课堂变 成了“可以下位的课 堂”,孩子们可以下位参观交流作品,这让 经常在窗外“听课”的张长玉校长 为她捏着一把汗。一段时间下来,孙殿华的课堂仍然是最活跃的,孩子们的进步也是最大的。
多年来,这种“勤快”一直陪伴着孙殿华。在教学中,她不安于现状,善于接触新事物、发散新思维。她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市教育局与美国密执安州联合主办的“四健会”少年儿童绘画作品交流活动中获奖。为了学校教学资源调整需要,她开始从美术教学转到了语文教学岗位,正是凭着这份“不安分”的勤快劲,孙殿华的语文教学也结出了硕果。
同事眼里的女强人
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
2007年,正带领学生进行学期关键冲刺的孙殿华连续两次被肺积水折磨进了医院。热心的同事让孙殿华安心养病并帮她代课,可她不放心,不顾医生的劝阻,在手术第二天就离开医院又回到了课堂。因为病痛无法站立的她只能坐在小板凳上和学生一起复习课程。在学期末的考试中,孩子们以第一名的成绩回报了她的付出。“当听到孩子们的成绩时,我感觉比吃任何灵丹妙药都痛快。”孙殿华说。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孙殿华把教育和研究、育人与自己成长置于同频的发展轨道。在教学实践中,她创建的“练字小达人”活动、在普通话推广中创新开展的说写结合活动、在学校“午读”时间开展的读写活动等都让学生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并提高了学习效率、改进了学习习惯。
教学实践的丰富积累让孙殿华不断进行理论提升,她参与的市级教研课题《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师生共建完美教室文化的研究》均已结题,她主持的山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识字写字教学策略研究》立项开题。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先后有5名年轻教师成长为区级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
学生眼里的“好妈妈”
“老师,我能叫您妈妈吗?”人到中年,母性的光辉和学识的积淀,让学生对孙殿华更加亲近和崇拜。19年的坚守让孙殿华从当年学生们喜欢的“老师姐姐”成了今天学生们无限亲近的“老师妈妈”。孩子们喜欢看她的脸,喜欢上她的课,喜欢听她描述外面的世界。
2016年,孙殿华听说自己班的一位同学欠了很多“外债”,经常被同学追着屁股讨债。在孙殿华的细心询问下孩子道出了实情。原来这位同学因为父母离婚而心情不好,便用零食和玩具“安慰”自己,欠下了20多元的“外债”。
“先把钱还上。”孙殿华掏出钱塞给这位同学,并耐心地宽慰了他一番。孙殿华的关心也感动了孩子的父母,这位同学的妈妈专程打电话感谢,并表示一定做一位好妈妈。
丈夫眼里的“傻女人”
在丈夫蔡保辉眼中,妻子孙殿华是个对工作疯狂甚至着魔的“傻女人”。“她的工作、她的学生,何以让她如此着魔?”这是让蔡保辉一直困惑和嫉妒的。
也许蔡保辉并不知道,正是孙殿华的付出,让原本墙壁一片空白的校园散发着文化的芬芳,大梁王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获全区第一名。孙殿华开发的校本课程《校园绿荫》《感恩伴我成长》在全市获奖,大梁王小学在滨州市中小学课程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这个“傻女人”也有让丈夫自豪的时候。面对朋友、同事,蔡保辉称孙殿华是“我家的孙老师”,他对“我家孙老师”的“全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全区优秀教师”等一系列荣誉如数家珍。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通讯员刘连坤刘鑫宇杜承燕报道)2019年以来,无棣县交通运输局科学谋划,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坚持“创新、...
无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棣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