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滨州 今日惠民 今日阳信 今日无棣 今日博兴 今日邹平
地方网 > 山东 > 滨州市 > 今日无棣 > 正文

无棣古城张映斗一门俩“帝师”女婿 张海鹰

来源:滨州日报 2019-05-29 10:56   https://www.yybnet.net/

?杜受田像

自秦汉以来,无棣这座千年古城留下的文化遗迹近百处,这其中就有一处建于清代的“光禄第”,它的主人即为无棣“科举联第”第一家的海丰张氏第十二世张映斗。

“光禄第”,即为“光禄大夫”的府第。“光禄大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在汉武帝时期就设此官名,到了清代为正一品官衔。在等级十分森严的封建社会,由于官职的品级不同,就连衣服的颜色都有严格规定,不许僭越,更何况所住的房子呢?

张映斗(1749-1823),字曦亭,号南一,清乾隆举人,德才兼备,历河南叶县、福建闽县、南屏知县,特用知州借补福建泉州府马家港通判,诰授“奉直大夫”。张映斗官至从五品的通判,他怎么会连越数级建造一品大员级别的府第呢?原来,张映斗因其胞弟张映汉官诰封“光禄大夫”。其实,张映斗之所以理所当然住在“光禄第”里,原因有两个:他有一个“帝师”女婿杜受田,他还有一个“帝师”孙女婿李鸿藻。杜受田与李鸿藻均为一品大员,且为嫡亲姑侄翁婿。

张映斗之女婿,咸丰帝师、太师大学士、文正公杜受田

张映斗有4个女儿,小女儿才貌双全,温婉贤惠,嫁给了滨州杜氏第十五世杜受田。

滨州杜氏始祖杜雄飞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河北枣强移民滨州城内北街,其后人在明清两代共有进士12人,举人18人,秀才327人,为官者约有188人,素有“一门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被誉为“滨州第一家族”。

杜受田(1787-1852),字锡之,号芝农。其父杜堮,乾隆御赐举人,嘉庆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礼部侍郎,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卒赠太傅,谥文端。杜堮与其独子杜受田,孙杜翰、杜乔羽,曾孙杜庭琛祖孙四代5人皆为进士,皆入翰林院,俗称其为“父子五翰林”。

嘉庆八年(1803年),17岁的杜受田高中滨州童试第一名秀才。第二年参加府试,又以第一名享受衙门廪膳补贴。嘉庆十年(1805年),杜受田由京城返回滨州与张映斗的小女儿张氏(诰封“一品夫人”)结婚。

杜受田24岁中举人,为照顾父母的身体,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37岁时才参加会试,高中第一名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朝考第五名,选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任编修,后外放山西学政。

道光十五年(1835年),道光帝特旨召杜受田还京,入值上书房,教授四皇子奕詝读书。后,历任工部左侍郎、户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奕詝登基,是为咸丰帝,赏加杜受田太子太傅衔兼署吏部尚书,调刑尚书,再任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咸丰二年(1852年),杜受田因督办山东、江南赈务,病逝于江苏淮安清江浦漕运总督府,终年66岁。咸丰帝闻讯后,当堂放声大哭:“忆昔在书斋,日承清诲,铭切五中,自前岁春凛承大宝,方冀赞襄帷幄,谠论常闻,讵料永无晤对之期,十七年情怀付与逝水,呜呼,卿之不幸实朕之不幸也”!

嘉庆十一年(1806年),张氏为杜受田生一子,取名杜翰。嘉庆十三年(1808年),张氏为杜受田再添一子,取名杜乔羽。嘉庆十九年(1814年),张氏为杜受田生下惟一的一个女儿(嫁给利津李星纬,育有一子一孙)。

杜翰、杜乔羽哥俩于道光六年(1826年)同一年内结婚。当年正月,杜翰与其母的堂侄女张氏(张映斗四弟张映蛟的孙女,杜堮大哥杜坊的外孙女)结婚。或因近亲结婚的关系,杜翰与张氏一生没有生育子女。同年八月,杜乔羽与乐陵“明清五大家族”之一的嘉庆翰林、兵部左侍郎史谱之女结婚,有四子(庭琛、庭珏、庭璆、庭璞)一女(嫁张映斗堂兄弟张映衡的曾孙张守岱),长子杜庭琛,赐举人,再赐进士,咸丰十年(1860年)殿试名列二甲,入翰林院,授编修,官阶为正一品萌生,他的夫人是其祖母的娘家人,即伯父杜翰夫人张氏的亲侄女、张映斗四弟张映蛟的曾孙女。杜庭琛兄弟四人均无子嗣,从旁支中过继了一子叫杜崧年,杜崧年生有一子,未及结婚即逝,从此杜受田一支绝。

“太师大学士”和“文正”谥号是封建时代对臣子的最高评价,清嘉庆帝以来汉族大臣被追封“太师大学士”者仅杜受田一人而已。清朝近三百年谥“文正”者仅有8人,除杜受田外,还有一个就张映斗的孙女婿李鸿藻。

张映斗之孙女婿,同治帝师、太子太傅、文正公李鸿藻

张映斗有4个儿子,其三子张澡仅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高阳李氏第十六世李鸿藻。

李鸿藻(1820-1897),字寄云,一字兰孙(荪),别号砚斋,直隶高阳(今河北保定)人,以“清流首领”名重京师,因其为同治帝的师傅,故有“高阳相国”之称。

李鸿藻出生于名宦世家,累代仕进通显,其先世李平福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直隶高阳。明、清两朝,高阳李氏有12人中进士,16人为举人,中极殿大学士李国普、保和殿大学士李蔚、浙闽总督李殿图过世后,分别谥号“文敏”“文勤”“文肃”,荣耀朝野。

道光十六年(1836年),17岁的李鸿藻即中秀才。道光十九年(1839年),还在国子监读书的20岁的李鸿藻和17岁的海丰张氏(诰封“一品夫人”)成亲,此张氏即张映斗三子张澡的独生女儿,也就是杜受田夫人张氏的亲侄女。如此一来,李鸿藻应称杜受田为姑父。

张氏知书达礼,与李鸿藻恩爱有加。新婚不久,李鸿藻陪伴新娘“回门”。两人婚后一年余,年仅45岁的张澡病故,李鸿藻第二次陪伴夫人张氏回到无棣祭吊、送丧。

咸丰二年(1852年),李鸿藻中进士,初选翰林院庶吉士,再授翰林院编修,典山西乡试,督河南学政。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行宫任命自己的老师杜受田的长子杜翰为“顾命八大臣”之一,辅弼大阿哥载淳(同治帝),并选中杜受田岳父张映斗的孙女婿李鸿藻为载淳的师傅,教授汉文。

同治帝从6岁登基到18岁亲政期间,李鸿藻一直是他的师傅,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和敬重,累迁内阁学士、军机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病重,李鸿藻代批汉文奏章。同年十二月,同治帝驾崩,李鸿藻上折自劾,“辅导无状,罢弘德殿行走”,慈禧太后知其忠,命专理丧。光绪年间,李鸿藻历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兵、户、礼、吏部尚书及军机大臣,官职日益显赫。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78岁的李鸿藻病重,光绪帝赏药饵,命御医诊视,终不愈,痛切哀悼,颁发上谕:“守正不阿,忠清亮直。”赐祭葬,加恩予谥“文正”,晋赠太子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入祀贤良祠。

李鸿藻原配张氏先李鸿藻28年即同治八年(1869年)过世,李鸿藻与张氏生养有一子李兆瀛,早卒。李鸿藻与侧室杨氏生养两子,李焜瀛(字符曾),我国最早的民族工商业开拓者之一;李煜瀛(字石曾),“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我国勤工俭学运动的最早倡导者。李鸿藻有四个孙子,长孙、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李宗侗过继给李兆瀛。

张氏与李鸿藻侧室杨氏情同姐妹,对杨氏所出的李焜瀛、李煜瀛哥俩如同己出,李焜瀛、李煜瀛对张氏亦如生母对待,幼时多次陪张氏回无棣探亲。李焜瀛任邮传部左侍郎时,曾陪张氏专程从北京到无棣为外祖母、张氏母亲姚氏庆祝七十寿诞。后来,姚氏以七十八岁病故时,李焜瀛和李煜瀛伴随张氏再次回到无棣,哭拜、祭奠、守灵。再后来,张氏亲哥哥张衍谟病故,李煜瀛从北京赶到无棣奔丧。

新闻推荐

革命业绩陈列馆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实践对中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5月3日,“五四”青年节前夕,山东省北镇中学学生到无棣县第一个党支部革命业绩...

无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无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无棣古城张映斗一门俩“帝师”女婿 张海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