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90岁的张鸣鹤教授正在山东省中医坐诊。由于在治疗风湿病方面造诣颇深,很多患者慕名而来。现在,治病、带徒、著述这三项工作是他晚年生活的主旋律。虽然早已退休多年,今年90岁高龄的老中医张鸣鹤教授依然活跃在医院里,利用每周三个半天的时间坚持坐诊,凭借精湛的医术,为患者祛除风湿病痛,甚至只要来信问诊他必回复,还免费为他们开药方。耄耋之年的张老依然收徒带学生,将自己的经验悉数传授。
文/片本报记者王小蒙
一坐大半天
来不及喝水上厕所
10月16日下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堂,记者见到了正在坐诊的张鸣鹤教授。每周二下午,张老都会准时出现在门诊上,为慕名而来的患者进行诊疗。对于每位患者他都要细细询问,把自己的休息时间“压榨”到最少。
“人家大老远来找你,就是信任你,不能敷衍了事。”找张鸣鹤看病的多是老年人,或许是来自“老年人理解老年人”的默契,张老劝慰患者的话,总能说到病人心坎里。每周张老只坐诊三个半天,每次最多能看30多人,他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甚至节约上厕所的时间,就为多看一位患者。
“脑子要动起来,不然就锈住了,我这是尽可能多地发挥余热。”张老说,在他六十岁左右的时候,一度经常忘记熟人的名字,后来坚持工作,脑子反而越用越活,很少忘事了。
9月,张鸣鹤又新收了六名弟子跟着他坐诊学习。“中医要薪火相传,老中医的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要尽可能地教授给更多的人。”之前,张鸣鹤已经带出过两名弟子,他的女儿便是其中一位,承继了他对于风湿疾病的研究。
学中医是从小的梦想
开小处方为患者着想
从医是张鸣鹤从小以来的梦想。“我五岁时有一次发烧,好几天退不了烧,也吃不下东西,最后是一名中医给治好了。”张老回忆说,父亲后背曾长过好大一个疮,一直不停流脓水,也是中医给治好的。
几次生病的经历,让张鸣鹤的父亲很有触动,他决心送孩子们去学医。后来,张鸣鹤考上了山东医学院,学的是西医,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医院的内科工作。而对中医情有独钟的张老,后来又到山东中医学院(现今的山东中医药大学)脱产学习,1961年6月毕业以后留到山东省中医工作,成为当时的第一个主治医师。
当时,张鸣鹤响应医生下乡的号召,去过惠民、无棣、宁阳等地,在那里他诊治过无数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为当时农村经济非常落后,他尽可能多地开小处方,想方设法给患者省钱。“怎么便宜怎么来,针灸单方验方,一个方子最多十来味药。”而善用便宜管用小药的习惯,张鸣鹤也一直延续至今。
据了解,张鸣鹤擅长治疗风湿类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病例,他主张中西医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他还搜集民间单方进行临床验证,其中一剂经过改良以后的方子,还进入中医内科学的教科书中。
仔细回复患者来信
免费为其开药方
由于医术精湛,慕名来找张鸣鹤治病的患者越来越多。2001年,有位居住在加拿大的华人企业家,辗转给张鸣鹤寄来厚厚的一本病历。原来这位华人49岁的妻子得了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在加拿大和美国去了不少医院,也没有办法根治,只能靠输血勉强维持生命。
“她这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比较稀有的病例,之前遇到过类似的患者,用西医也没治好。”张鸣鹤细细研究了资料以后,确定了中医的病因病机,给对方寄去了一个处方,里面不超过十二味中药。
后来,对方又电话问诊,张老根据病情增减药物,治了一年半的时间,终于将对方治好了,此后都没有再复发。远在国外的华人特意嘱托在上海的亲戚,向张鸣鹤表达谢意。
据了解,张鸣鹤的不少患者,都是遍寻多处治疗无方以后,最终找到他的。“有一位年轻姑娘,19岁得了红斑狼疮,来我这的时候全身浮肿、苍白无力,还发着高烧,肾功能也衰竭了,住院治疗一个多月以后,病情就稳定了。”出院以后,女孩的父亲给张鸣鹤寄了一张明信片,其中询问接下来的用药,张鸣鹤也仔细回复了。
“人家写信给你,就是信任和尊重你,不能辜负。”像这样问诊的信件,张鸣鹤已经收到了百余封,每一封来信他都会细细阅读,并给对方送上免费的药方。
如今,张鸣鹤已经坐诊六十余载。每天早上六点多,他会起床在房间里面溜达上几圈,做操运动后,再从容地吃个早餐。因为对风湿病诊疗颇有造诣,张老自己也特别注重对关节的保护,尽管已经九十岁高龄,他却依旧身姿挺拔,走起路来稳健有力,并打算“一直坐诊到工作不动了为止”。
在坐诊时间以外,张鸣鹤依然笔耕不辍,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整理自己以往的病例资料,还时常翻看多年前的医学杂志。“中医需要不断传承,但是光靠收徒带学生是不够的,我想再出一本书,把自己的经验传承下去。”张鸣鹤说。
新闻推荐
第十一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颁奖仪式举办 滨州市参赛微电影作品《海丰塔》获二等奖
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通讯员报道)近日,“光影璀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电影回顾盛典举办。盛典晚会上,第十一届山东...
无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无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