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基层医改□李剑桥报道无棣县车王镇中心卫生院大夫在查房。□本报记者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蒋惠庆高超
乡镇卫生院开始吃香了
大医院“吃不下”,一床难求,群众不满意;乡镇卫生院“吃不饱”,就医人少,医务人员留不住。在无棣,这种局面正在改变,县乡医疗服务机构分工逐渐被理顺。对老百姓来讲,“绕过家门口跑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的老习惯”也正在悄然转变。
“化验单我们看了,您的病情有所加重,需住院治疗,可先在镇上用药,如有情况我们随时联系。”7月6日,水湾镇水湾村的肺心病患者徐老汉,坐在镇卫生院远程会诊室内,通过电子屏幕得到无棣县人民医院吴宝健医师诊断后,同意住院治疗。
徐老汉对记者说:“看病不用跑县城,太方便病号啦!”并对吴宝健大夫竖起大拇指,连连致谢。而他们眼里的这位吴大夫,现任无棣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有着三十年的临床经验,是当地一位“名医”。
“群众就医在我们镇上就能看县级专家,老百姓直接成为医共体建设的受益者。我们乡镇卫生院也跟着越来越忙,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了。”水湾镇卫生院院长孙殿领高兴地说。
2017年6月,滨州市县域医共体建设率先在无棣推行。该县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各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的两个“医共体”启动运行,每个医共体建立远程会诊、检验、影像、心电、消毒供应、教育培训六大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专网与各中心相连,检查、诊断、医学培训等实现互联互通。
医共体内部实行人才柔性流动,在牵头医院设置不低于医务人员总量5%的“流动送医”岗位,每周二、四分别安排2至3名骨干医生到成员单位开展值诊与带教。同时,引导居民首诊在基层,对于牵头医院收治的重症大病患者,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基层卫生院,县级专家继续指导后续治疗。
无棣县医共体建设还搭上了乡镇住院200元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制度的“便车”,吸引了更多百姓在乡镇卫生院看病。今年上半年,全县乡镇卫生院就诊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29%。
阑尾炎手术只花200元
7月16日,在车王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主任于素芬正在为患者霍德明做推拿。霍德明因肺心病常年去大医院住院,去年半年就住了三次,一次花费三四千元,整个家庭因病致贫。近日,他来到镇卫生院做中医康复,十余天后病情就有了好转。“200元起付线以上全报销政策,再配合扶贫补助,这些天的费用基本不用他们自己掏。”于素芬说。
“在家门口做手术,还是上级医院的专家主刀。并且报销比例高,可以达到90%以上,群众当然愿意来。”车王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李泽合以阑尾炎手术为例,算了一笔账:在镇卫生院接受县级医生做,1600元可包干,患者只需付200元,个人节省1400元。在县人民医院手术,手术费约5700元,根据按病种付费制度,居民新农合报销约3300元,自付费约为2400元。相比而言,在乡镇手术医保资金支出减少1900元,患者可少花2200元,同时也节省了不少路费和食宿费。
除了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无棣县还在医共体的基础上细化服务流程。县医院门诊部主任赵爱民说,每周二、周四,医院门诊部都会根据分院的需求安排相应的医师到基层坐诊。同时,投用县、乡镇医院可通用的“一卡通”,实现了县域内病例检查资料通用共享,也让患者省去了转院再挂号与重复检查的周折。
无棣县卫计局局长袁清水表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无棣医共体建设有效整合全县医疗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秩序,为百姓提供了高质量、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提升了他们的就医获得感。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无人问津的恶性循环,在无棣县逐步得到破解后,除了方便群众就医,另一显著成效就是随着基层医院业务量的增加,医生的医疗水平提升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
7月20日,记者来到车王镇中心卫生院,发现挂号窗口前有不少患者。副院长李泽合说:“背靠‘大树\’,我们基层医院再也不愁没患者来看病了。”
李泽合所说的“大树”,指的就是无棣县人民医院。从2017年6月起,镇卫生院与之达成医共体合作后,通过专家下沉、对口帮扶、共享资源,不仅把家门口的患者留住了,还吸引了周边患者前来就医。
基层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唯有强化基层服务能力,才能让群众在基层就诊安心。无棣县两个医共体内,由牵头医院选择成员单位特色科室,以开展合作专科或联合病房的形式成立“一对一”专科联营12个,大幅提升了基层专科医疗水平。
“形成‘医共体\’发展后,镇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就是鱼水关系,唇齿相依。我们根据每个乡镇医院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发展合适的重点学科,比如有的发展外科,有的发展起了眼科。”无棣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孙福群说。
医院争着省医保
为满足群众需求,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无棣县在两个医共体分别成立“8+1+1”(县医院医生8名+成员医院医生1名+村医1名)和“3+1+1”(县中医院医生3名+成员医院医生1名+村医1名)模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服务团队负责为签约居民落实免挂号费和优先预约专家就诊、优先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通过联系卡、微信群、签约服务APP等方式,团队内建立起了紧密联系。一年时间,服务团队数量从起初的46个猛增至136个,全县签约居民达到16.2万人。
“我们从全国名医院请了20多个专家坐诊,一个专家号一天能看大约30个病人,一个月下来就是600多个病人。这样一来,仅专家团队就留住了600多个病人不出县。”袁清水局长细细盘算着,“这样,免了群众去北京等大城市挂号的麻烦,省了交通费、住宿费,也省了医保。”
“医改的目的说白了就是几个:让群众满意,医务人员不少收入,让医保不穿底。”袁清水说,在乡镇医院性质、财政投入、人员编制、县级医院功能都不变的前提下,依托医共体理事会,完善了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绩效考核办法。“医共体是责任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病人多了,医生工作量大了,在绩效上应有体现。”
与去年同期相比,无棣县人民医院的就诊量约增长了13%,全县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收入增长5%至22%。
“不但老百姓省了钱,医保也省钱了。原来一些医院是争着花医保,现在大多数医院是争着省医保,因为结余留用嘛。乡镇、县级各医院都积极增加就诊量,减少外出就医,减少医保外流。”
“再者,为什么我们要到天津肿瘤医院去请大夫?因为我们的报销平台在医共体,能够看到无棣县群众到全国各地去看病的费用结算情况。”袁清水介绍,“我们发现,到天津肿瘤医院看病的患者主要集中在两腺肿瘤方面,我们就追到那,把专家请到无棣来。群众很欢迎,他们不用再跑天津了。”
如今,无棣县大病康复期病人和慢性病更多地留在基层。截至目前,全县居民医保资金由2016年超支2000万元变为2017年结余1050万元,使用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通讯员张海鹰孟祥峰张国昌报道)近日,无棣县171名符合《无棣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和要求...
无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