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无棣县车王镇东邓村休闲健身广场
□本报记者 纪方方
本报讯 “现在村里亮堂多了,路好走了,水也能排出去,还安装了健身器材,村民的生活也滋润了。”7月8日,记者来到无棣县车王镇东邓村,70岁的村民邓双儒直夸生态文明村创建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截至目前,东邓村环境整治共投资110万元,帮扶部门县财政局落实帮扶资金及苗木折合23万元。
东邓村是无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一个缩影,如今,“建设新农村、扮靓新家园”在无棣已经蔚然成风。为此,专门召开了县委常委会,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16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到目前,共栽植树木、花卉40多万株,清理“三大堆”15000多处,整修道路55公里,衬砌路边沟36公里,胡同铺砖硬化完成了30个村,建成文化墙和休闲健身广场的村21个,新安装、更换路灯700多盏。
据无棣县副县长王殿和介绍,在11个市级创建村的基础上,无棣又增加了50个县级创建村,61个创建村全部按照“五化”标准来抓。从县财政拿出750万元专项资金,对61个创建村按每村10万元进行奖补,每年再拨付每村1万元用于建立长效机制。投资230万元,为11个乡镇街道各配置了1辆垃圾清运摆臂车,为61个村各配置了1个垃圾清运地下周转箱。
“为防止整治后反弹,着力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王殿和说,在创建生态文明村过程中治管并重,落实长效机制。规范垃圾处理,靠近城区的乡镇街道采取“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生活垃圾运往县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落实保洁制度,在各创建村全部建立了“门前三包、分区包干”机制,把爱护农村环境、巩固整治成果写进了村规民约。组建保洁队伍,乡、村两级成立了400多人的专业保洁队伍,及时收集、清运、处理垃圾,有效地维护了整治成果。
新闻推荐
滨州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将全覆盖 城乡居民可就近享受服务
□本报记者 纪方方 通 讯 员 李树田 本报讯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13年5月底前,滨州市将实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覆...
无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