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庙村一天天在变化着
为了进一步了解村内现状,也为了真实了解村里人的想法,步兵运筹帷幄,坐定指挥。一段时间以后,一个逯庙村初步发展的大体蓝图在他脑子里开始显现。
村里没有合理规划,硬件建设差,步兵决定从修路开始干起。要修路,就需要大笔的资金,村集体没钱,步兵和村委班子商议:把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致富结合起来。
为盘活集体资产,也为了让村民充分利用村里现有资源致富,步兵与村班子成员对全村实行了大的规划:企业用地、商品用地、养殖用地、种植用地、宅基用地五统一。同时,对村里的8口池塘近200亩水面、180亩公用地和10多条生产路实行了公开招标承包。
这个举动,在逯庙村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一开始,群众都持观望态度。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步兵首先掏出1500元钱,带头承包了一块池塘,并跟群众算起了用池塘养鱼和用公用地种植赚钱的明细账。群众一看有赚头,呼啦啦围上来,把池塘和公用地抢包一空,这样一来,群众有了致富的路子,村集体一下子也增加了几十万元的收入。
利用这笔钱,再加上各方筹措、支持和银行贷款,步兵带领村里群众,先后投资近百万元修建了村南、村北两条主要生产路和环村柏油路,彻底解决了阻碍发展的交通瓶颈。
每逢农历的“四、九”两日,在逯庙村的东西街上,会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集市,村里人购置物品,主要就是通过这个集市,这种习惯沿袭了几十年,这条街也成了附近村落最繁华的地带。步兵从中看到了商机,他决定把这里打造成全村经济发展的支点。
2008年夏,逯庙村投资近20余万元规划实施了村中心商贸街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在规划中,步兵就决定以高规格起步,商贸街宽30米,两侧各铺设2.2米宽的人行道和下水道,走在路上,让人很难相信这只是一条村内公路。
商贸街建好当年,就有30余户商家入驻,其中有外来投资者近20户。如今,街上的店面已经超过50家,涵盖餐饮、食品、服装、家电、装修、交通工具等多个门类,年营业额超千万元,带动了周边的商贸流通。
2008年以前商贸街上没有一座楼房,现在,十多座已建和在建楼房点缀在大街两侧,小小的村落有了几分小乡镇的味道。现如今,商贸街西侧的地皮炒到了每平方米500——600元。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接手了 知道走上一条不能退的路
2008年2月28日,步兵走马上任,正式担任逯庙村党支部书记。
逯庙村位于水湾镇东北方位,津汕高速公路从村西南飞跃而过,全村1500多人口,主要以农业为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到步兵上任之后,逯庙村走过了一条“合——分——合”的轨迹。1958年,原属一大自然村的逯庙村在大跃进中分为“逯家庙东村”和“逯家庙西村”两个行政村,从此两村各自为政,互相竞争,痛失很多发展机遇,严重制约了村子的发展。
上任之初,步兵就是将两个原来各自为战的“东”、“西”两村重新合并,将已经分散的人心重新凝聚。2008年3月1日,“新”逯庙村正式成立,长达50年的“一村两制”一朝结束。
上任之前,步兵就知道自己接手的是一副烂摊子,为此他也做好了思想准备,上任后,步兵才发现,眼前的困境远远超过了自己所能预料的:群众致富难,村民挣钱找不到路子;村容村貌差,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集体欠账多,对外有50多万的债务;没有像样的集体经济、上访户不少,摁下葫芦起来瓢……这一切最现实的问题,都摆了在步兵面前。
副县级干部回村里当村官
1953年出生的步兵,18岁就参加了工作,他从一个企业职员、干部到乡镇任职,后来当过乡长、党委书记,后来又做到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忙碌了大半辈子,离岗后本可以在家里轻松享受天伦之乐,但步兵却没走寻常路,而是出人意料地来到生他养他的逯庙村,当了村支部书记,是什么促使他这么做?这期间,还真有一段故事。
2007年底,听说步兵要从无棣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位上退下来,逯庙村人心里就开始有了期盼,自此,水湾镇领导、逯庙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先后三次登门,请求步兵出山,担任逯庙村党支部书记一职。
作为从乡镇基层走出的干部,和党支部书记打了二十八年交道的步兵深知这个职位并不好做。虽然从年轻时就离开本村在外工作,但这几十年来却一直关注着逯庙的发展。村里有个大事小情,都想着找步兵商量,而步兵也很乐意当这个参谋。正是因为深知村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不好干和深深了解逯庙村当时的状况,步兵知道如果把村子治理好了还可以,万一搞不好那将是进村容易出村难,因此,步兵并不想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就在这个时期,无棣、惠民两县的一些企业也得知了步兵将要离任的消息,纷纷表示愿意提供高薪,让步兵到企业担任管理职务。步兵知道,这些企业找到自己,无非是看中了他这些年来的从政经历,利用他积累的关系,当企业遇到问题时请他出面“摆平”。以身份谋利,是步兵最为反感的,步兵更不想把自己的老面子卖在这块市场上,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所有企业伸出的橄榄枝。
虽然之前三次被拒,但逯庙村的群众还是没有放弃,他们又一次找到了步兵,这时,他已经开始动摇。看着乡亲们恳切的眼神,想着这些年来对村里的感情,步兵自己掂量着凭自己的能力应该能把村里治理好,经过再三考虑,步兵决定担任逯庙村支部书记这一职务。
“我在外面三十七年了,我觉得我这老本还是贡献给自己的老家,给生我养我的逯家庙,这样我心安理得。”步兵说。
□本报记者 张卫建 朱庆光/文 吴静/图
通 讯 员 蒋惠庆 王希鹏
无棣县水湾镇逯庙村这两年变化有多大?村里的群众最有体会。
2008年之前,村里没有一座楼房,现在,十多座小洋楼在村里拔地而起,还有多座正在筹划建设中;
以前,村里只有一家民营企业,但受困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资金限制,几年来一直徘徊不前;现在,一家农业龙头型饲料加工企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天建筑公司、拆迁公司、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正蓄势待发;
两年前,村里买东西还要依赖五天一次的小集市;如今,一条高标准的商贸街横贯村庄东西,快餐、食品、服装、家电、装修等店面超过50家,年成交总额超千万元……
村容整洁了、路平坦宽阔了,百姓的手里钱也开始多起来了,但步兵近几天却一直在苦恼中:“前两年村里的基础设施都建设得差不多了,往后这几年村里的方向在哪呢?”
从当初的受命于危难之间,到期间的心里给自己敲小鼓,到现实中的欲罢不能,步兵,这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中年男子,正在人生第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
从两年前的副县级干部,到现在的小村官,步兵丝毫没有感觉轻松多少。
“能当好一名镇长,能把一任县长干好,但不一定能当好村支书。”这是步兵担任逯庙村党支部书记两年多来的感受。
他是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从乡长、党委书记,一直做到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梦想退休后能回村里过着田园生活。
现在,他是一位副县级村官,老骥伏枥,在最熟悉的土地上,他正在书写着理想……
新闻推荐
▲在训练基地与爱缶最后一张合影(之后缶被运往鸟巢) ▲2008年8月8日17:00进驻鸟巢正式演出前留影 在启动仪式前训练留影(资料图)◎登台亮相一辈子忘不了距离开幕式的日子...
无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棣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