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小麦该浇冻水了。可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道口村的村民,该打工的打工,该做生意的做生意,因为全村3700亩耕地已经全交给合作社托管了。其实,自从收了秋玉米,村民就很少到地里去了,耕地、施肥、种小麦都是合作社的事儿。
道口村是个传统农业村,1821口人,人均2亩多地。“我们村的耕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村民留在家种地吧,收入上不去;外出打工吧,一家那七八亩地就成了大麻烦。”道口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山说。
2019年11月,道口村成立了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了,张东山和村里的干部们却犯了愁:村里除了耕地,没啥资源,合作社干点啥呢?一帮人思来想去,55岁的张东山说:“我们既然是种地的,还是从地里想办法,村民外出打工没时间种地,我们就帮他们种。”
道口村帮村民种地,实行的是合作社托管的办法。张东山说,这么做是因为两大优势,其一是浇水方便,其二是便于机械化。
今年春天,村干部进门入户,向村民说明了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可以托管他们的耕地后,全村三分之二的小麦地交给了合作社,合作社从小麦追肥、浇返青水开始接手这些麦田。托管了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后,参加托管的村民乐了:不操心不费力,与没参加托管的地块相比,小麦增产50多斤,玉米增产100多斤,这相当于一亩地增收160多元钱。
村民对地里的那些事儿门清,他们算得更多的,还是节省下来的投入。张东山告诉记者,一季小麦,一季玉米,细算下来一亩地可节省320元。减少的开支,就相当于增加了收入,这样一亩地一年约增加480元的收入,更大的好处是村民几乎啥也不用管。
因为道口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标准化种粮,区派驻道口村第一书记、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李振虎给该村送了一个大礼包:道口村的耕地被列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攻关区。这一项目投入到道口村的资金超过70万元,用于种子、机械作业等费用的减免上。这样,道口村村民托管给合作社的这一季小麦,收益更高了。
看到这么多好处,今年秋天收完了玉米后,全村的耕地就都交给了合作社托管。托管全村3700亩耕地,需要多少人忙活?答案是10个人,村“两委”干部5人,合作社成立的监事会5人。“从耕到收都是机械帮忙,我们在地里指挥就行。”张东山说。
今年秋收过后,与道口村相邻的两个村也实行了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托管村民耕地的办法。目前,道口村的这一做法正在当地推广。
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
通讯员贾海宁赵聪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州讯(通讯员郑安江晁金光报道)日前,滨州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在10月底取得医用外科口罩《医疗器械注册证》基...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