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淑霞通讯员杨雪瑞郑晓龙聂永铎
11月30日至12月1日,2019年高层次外国专家齐鲁行——渤海英才·科创滨州暨“一带一路”科教融合发展对接活动举行。其间,就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学院及相关项目,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与UWEE欧美亚教育联盟等签署协议。
从10月中旬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到正式签约,至此,一带一路国际学院正式确定落地滨州。那么一带一路国际学院是什么建设模式、运营思路,对滨州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学院,滨州的优势、可行性有哪些?当前进展如何,未来又有什么规划?
日前,记者对正在滨州进行相关项目考察对接的欧美亚教育联盟主席燕斐及相关各方进行了专访。
围绕滨州十强产业,打造国际学院科教产融贸闭环发展体系
据悉,一带一路国际学院由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UWEE欧美亚教育联盟共同建设,属于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下设学院,独立运营。
一带一路国际学院下设二级行业研究院、区域科技产业研究院(学院)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已签约落地及筹备中的包括人工智能研究院(学院)、医药康养研究院(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学院)、中俄科技产业研究院(学院)、现代中医药种植应用技术中心、机器人应用技术中心和智能体育装备应用技术中心等。“学院”将与滨州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共同设立人才基金,每年学院部分收益捐赠至该基金,用于资助学院的国内外人才创业和产业孵化。同时,打造渤海国际科技文化产业论坛品牌,每年一届,并在海外设立论坛分中心。
燕斐向记者介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吸引沿线国家高层次国际人才的性价比、成功率和人才稳定性都远远高于吸引北上广的高层次人才。而且人才建设有集聚效应,高素质人群集聚是“人才”的基础,“人才”集聚是科技发展的保证,并将孕育创新沃土。可以说,以教育带动科技、以科技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金融和贸易,打造科教产融贸的产业闭环是“学院”为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提供的一个“另类”解决方案。“学院”未来将坚持开放合作、资源共享和平台服务思维,通过吸引海外优质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学院,汇聚国内外一流教授、技术人才和硕士、博士生;依托国际科研人才,打造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依托一流的研发创新平台,吸引创新型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滨州,从而实现科教产融贸的闭环发展,助力产业园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
“搭乘‘一带一路’快车,为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赋能,一带一路国际学院建设将开启滨州科教、产教融合的全新模式。”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各方将紧紧围绕滨州市“5+5”十强产业,结合全球的大学资源和科技资源,不断将海外各大学的优质专业与教育资源导入滨州,打造有众多优势特色专业的国际学院教科研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滨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为“富强滨州”建设提供支撑。
建立滨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互通渠道,系统性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国内人才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滨州与一二线城市‘抢人’显然不具优势。”燕斐表示,而经济社会稳定、基础条件好、安全、收入相对较高的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充满吸引力,当地人民包括一些高端人才“做梦都想来中国”。而且对于习惯了海外生活的海外专家特别是欧洲专家而言,滨州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还有诸如人口少、节奏慢、绿化好等优势。
出生、成长于滨州的燕斐,对滨州有着足够了解,而工作关系,又让燕斐充分认识到欧美亚各国的现状。
“滨州完全可以依托十大成熟的产业链基础,国内先进的‘制度优势’和‘道路优势’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次国际人才。”燕斐介绍,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学院的目的,就是要打通滨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互通渠道。
具体发展思路是,国际高端人才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学院国际科教产融合作机制齐聚滨州,成为本地企业的国际人才超市,打通国际科教产融信息壁垒;通过专业研究院完成由外及内的双招双引建设(先引国外“凤凰”,再以此吸引国内“凤凰”),服务本土企业国际化;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界限 滨州工业园区岗位实行全员聘任
□记者李剑桥通讯员李荣新王娟报道本报滨州讯登台演讲,全员聘任,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