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田中岳通讯员董高峰
这里,让残疾人站起来、笑起来是每位工作人员的初心;这里,不仅让残疾人得到科学的康复服务,更让残疾人的生活多彩多姿;这里,让初冬时节变得温暖如春。这里,就是滨城区市西街道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
精准摸排,不漏一人,3年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280人次
辖区有持证残疾人853人,视力残疾66人,听力残疾63人,言语残疾7人,肢体残疾470人,智力残疾106人,精神残疾78人,多重残疾63人,152名残疾人有康复或器具需求,90名残疾人已落实器具适配,43人落实支持性服务,65名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协议,5名6岁以下儿童实施转介康复服务。这份详尽的数据,是市西街道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精准摸排的结果。
“俺家立国能重新站起来,多亏了康复服务指导站的帮助啊!”这是辖区居民于爱芬最近逢人常说的话。今年5月份,于爱芬的丈夫王立国因颈椎骨折导致高位截瘫,需要长期进行康复训练治疗,但每天200多元的康复费用让于爱芬一家犯了难。市西街道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在7月份的辖区残疾人摸排时,了解了王立国的情况,与他签订了免费康复服务协议,并免费向他提供康复治疗的场地和器材。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王立国已经可以站起来,借助辅助器材进行行走练习。
“像王立国这样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每个人、每个阶段的个性化康复需求都不一样,今年我们为辖区152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了精准的康复服务。”市西街道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的游洪波介绍。
据了解,从2017年开始,康复服务指导站每年都会抽调1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大夫和8名社区残疾人联络员,组成5个评估小组,对辖区残疾人进行入户摸排,准确掌握残疾人的身体状况、残疾程度和等级等情况,准确识别、判断每个残疾人的残情和康复需求。据统计,3年来,该指导站为辖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服务280多人次。
既助康复又助就业,6名残疾人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今年39岁的刘俊杰,幼年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右手腕关节处截肢,家庭负担较重。康复服务指导站根据刘俊杰学医的经历,积极协调滨城区残联,为其申请了“残疾人致富能手创业基金”,帮他创办起“滨城刘俊杰诊所”。刘俊杰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心怀感恩的他经常义务为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查体、免费进行健康咨询,3年来为附近10余名前来就诊的残疾人、贫困群众减免医药费2000多元。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自2017年起,对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将相关信息登记造册、分类整合,采取“培训带就业”和“孵化带创业”两种方式,根据残疾人的就业意向开展定向培训,将帮助身体康复和帮助就业相结合,共开展电子商务、家政护理、种植养殖等专业培训班6期共85人次。目前,已有6名残疾人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精准帮扶提振信心,让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育新花园刘晨辰600元、利民社区梁思晴1000元、彩虹湖社区释健康2000元、张八棍村汪滨州3000元……这是市西街道康复服务指导站一份《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情况汇总表》中摘取的数据。这份汇总表记录着康复服务指导站2018年救助的14位残疾儿童和贫困残疾人子女的各类信息,救助金额达1.54万元。据了解,3年来,康复服务指导站为辖区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发放助学金59人次,总金额达到4.9万元。
“我们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先后与辖区65名残疾人签订了《滨城区家庭医生团队与残疾人签约服务协议书》,在帮助残疾人正常生活的同时,更帮助残疾人重拾生活的信心。”游洪波说。
辖区董家村的董瑞涛几年前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腿,他万念俱灰,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得知情况后,康复指导站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多次与董瑞涛促膝谈心,为他办理了残疾证,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协调相关部门先后2次为他安装假肢。现在,董瑞涛不但能每天骑着三轮车接送孩子,还在附近找了份力所能及的手工活。“是康复服务指导站的老师们让我打开了‘心结’,让我对生活又重拾信心!”董瑞涛感慨地说。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小的行动做起,关爱残疾人,让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我们一直在路上!”市西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方云说。(文中部分残疾人姓名为化名)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葛肇敏通讯员张砚春报道)11月12日,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暨安全教育活动,...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