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纠纷新途径,在各辖区设立远程诉讼服务站,依托诉讼服务中心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平台,借助外力形成大调解网络,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形成一条“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网格化解决纠纷新途径。今年上半年,该院调撤率为52.6% ,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
“点”上发力,远程服务排忧解难
为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让大量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开发区法院推进诉讼服务资源力量下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助力。
在辖区内各街道办事处设立远程诉讼服务站,应用具备远程视频、笔录实时输入及显示功能的视频软件,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开展联调联解工作,实现与法官上门服务相同的职能,为当地群众提供诉前调解、法律咨询等司法服务,有效缩短了司法服务半径,减轻了当事人诉累。现已开展矛盾纠纷调处80余次。
“线”上延伸,智慧精准多元解纷
开发区法院以信息化手段为主要推动力,构建起线上、线下纠纷调解网络,形成现场与远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纠纷调解新模式。
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司法服务转型,积极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便民窗口,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速裁快审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促进纠纷及时就地解决。
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前调解工作室,对符合诉前调解条件并同意进行诉前调解的当事人,由导诉员引导至工作室进行调解。诉前调解工作室推行“门诊式”诉前解纷模式,将调解经验丰富的未入额法官充实到诉前调解队伍中,专门负责调解工作,配备专职书记员和特邀调解员,充实调解力量,促进纠纷及时稳妥化解,实现“诉”与“调”的无缝对接。今年以来,已诉前成功分流案件160余件。
在全市率先开展诉前鉴定工作。针对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需要司法鉴定的案件,启动诉前鉴定程序,并将调解工作贯穿始终,积极开展“鉴前调、鉴中调、鉴后调”,使当事人就案件情况早日形成合理预期,理性化解纠纷。今年上半年,已鉴定结案 157件,调解成功42件。
推动线上平台建设,整合网上诉讼服务功能,将服务方式向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转变。继续推行网上立案,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立案,促进诉讼服务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推动诉讼服务智慧升级。借助“华夏司法”网络法庭,对当事人身处外地、法律关系清晰、争议不大的纠纷进行网上调解,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法官、当事人异地远程参与调解,既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又提高了审判效率。
借助微信等实时通讯工具,根据不同案由、当事人,建立多个微信群,通过手机完成沟通调解过程,将双方协商好的协议通过微信发给当事人并敲定细节,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一案一群、案结群散,案件沟通方便快捷,切实减轻群众解纷负担。
“面”上拓展,三调联动解纷止争
近年来,开发区法院把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形成了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相衔接的“多层次、社会化、全覆盖”大调解格局。
在杜店、里则、沙河三地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辖区内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定期与调解委员会联络沟通,联合开展疑难案件的诉前调解、诉讼指导、法律咨询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的指导力度,通过法官讲授、旁听庭审等多种方式,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对基层常见纠纷的调解能力。同时,积极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开展针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
与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签订《关于共同建立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合作协议》,并共同签发《关于建立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如今,两家对接单位定期进行工作沟通交流,至今辖区内未发生金融消费诉讼纠纷案件。与开发区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在开发区交警队设立诉调对接办公室,每周三派专门的法官开展诉前调解工作,与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联合调解的26起交通事故纠纷已全部化解,未再产生诉讼纠纷。
加强部门联合协作,发挥多方优势。在充分调动法院内部调解力量的同时,加强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的对接,通过与工会、妇联、派出所、交巡警、司法所等单位建立的和谐共建机制,有效化解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进一步提升案件调处效果。王思雪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刘永恒通讯员董会青黎娜报道)9月2日,滨州市体育局(体校)邀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刘晨之作了...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