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业发展势头正盛
产业产值达亿
滨州市化工产业起步较早,从年建成第一个小氮肥厂,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逐步成长起了京博集团、滨化集团、鲁北集团、中海沥青、森岳化工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为主体的化工产业体系。滨州市现有化工生产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家,预计年化工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利税亿元,带动就业近5万人。化工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5家,亿元到亿元的达家。主要产品涵盖了烧碱、环氧丙烷、汽油、柴油、重交沥青、焦炭等多个品种。
近年来,滨州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集聚效果明显,森岳化工计划总投资亿元,分三期实施炼化一体化项目,是目前滨州市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投资亿元的中海沥青扩能升级项目、投资亿元的京博石化万吨芳烃及配套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推进企业“进区入园”,滨州市拥有各类化工集中区处,企业入园率达%。同时对余家化工企业进行了整改,取缔和关闭非法化工生产企业家,有效遏制和化解了一批安全生产隐患。
崔洪刚表示,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形势下,滨州必须要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到年化工产业主营业务将达到.4万亿元,化工产业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崔洪刚介绍,滨州要通过创新形成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绿色、低碳、清洁化发展作为提升化工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打造亿级新型化工产业集群
向北部沿海集聚发展
“目前滨州石化、盐化、精细化工、焦化等行业企业之间产品关联度较低,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基本停留在项目建设初期引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上。但也有交通条件便利、原料资源充足、土地等优势。”崔洪刚指出,滨州要利用这些优势加快打造亿级新型化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
崔洪刚介绍,要抓住滨州列入全省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的机遇,推动化工产业有计划地向北部沿海集中,实现集聚发展。同时要把投资重点放在技术改造上,建设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提高产出效益,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并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品、产能优势与先进科技成果嫁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目前滨州市的化工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形成了以滨化、鲁北集团为代表的海洋化工产业链条,以京博集团、鑫岳化工、中海沥青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业链条,崔洪刚指出,要依靠这些产能优势,鼓励企业围绕现有产业链条和项目发展配套项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引导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努力形成循环链条,实现企业内部、园区内企业之间、园区与周边环境的循环发展。
标准建设工业化窗口
塑造滨州化工品牌
“化工产业在滨州市利税方面的贡献很大,以京博为例,年京博上缴税金就达多亿元,发展势头很好,在发展中要超前,与科研院校合作,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生产,这一点京博做的很好。”崔洪刚表示,京博集团年就建立了新能源公司,开始布局加油站市场,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打造“京博家”加油站品牌,目前加油站达到个,遍布全省各地,是省内第一大民营加油站品牌。“要引导企业把品牌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系统谋划,通过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深度融合,创立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崔洪刚说,要抓好品牌设计、传播、提升、推广,重视提高产品质量,改变消费者将化工产品与高耗能、高污染挂钩的习惯。同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质量信用体系,着力提高滨州市化工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或行业标准,参与各级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抢占产业制高点。“此外各企业还要抓好服务标准,设施的建设,创出自己的质量品牌,舍不得投资就不要想着挣钱,事关安全超前生产的资金、时间、岗位、程序,一个不能省,这四个不能省不仅是政府对企业的规定,更是企业自己的护身法则。”
市长崔洪刚(右)与市化工行业协会会长马韵升共同为“滨州市化工行业协会”揭牌。
新闻推荐
本报1月9日讯(通讯员刘建荣皮永峰见习记者付玉成)1月9日,滨州市纺织行业协会成立大会召开,会议上表决通过了滨州市纺织行业协会章程、选举办法,顺利推选出了协会理事、副会长和会长,魏桥纺织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