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鹏
“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您沉着有胆量……”,寻着一段经典吕剧,笔者走进了一家理发老店,这家店坐落在惠民县清河镇黄河北岸的一条老街上,老街是过去因渡口、码头而兴盛起来的集市。
据说,老店就在这条街上已风风雨雨经历了三代人,七十多个春秋。
>>>入行几十年,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老主顾
推开店门,老板正在忙活着,茶几上的收音机里正悠闲的放着吕剧《沙家浜》的段子。“来剃头啊,先坐坐”,老板热情的招呼了笔者。
店面整洁,没有现代发廊的那些电器设备,没有新式美发厅的绚丽多彩,一面镜子、一把椅子、一把推子,还有茶几上零星的摆着的几把梳子、刮刀是店里所有的“家伙什”。
来剃头的客人以40岁以上的男顾客为主,其中也不乏孩童,络绎不绝。几位早过来的老人在一旁下着象棋,看场面,双方“杀”的甚是热闹。有人在看报纸,有人在“东家长、西家短”的拉着呱……。
闲聊中,我们了解到老师傅叫蓝大喜,从1955年跟着爷爷走街串巷给人剃头做学徒算起,从事这门手艺已差不多快有60年了。凭着朴素整洁的行事风格、精湛的手艺,老先生在十里八乡有着一群固定的顾客,远近闻名。虽已年老,但蓝师傅仍固守着这个店面。
>>>“剃头”不是“理发” 有些“活”你可能没听说过
来这家店的顾客不会说“是来理发的”,“剃头”才是这家老店的正式术语。像那些高级理发店里各式各样的发型这里不会有,“高平顶”或长一点“三七分”,算是这家老字号“最帅”的两种发型。
笔者仔细的看着老蓝师傅的每一道工序。从客人坐上理发椅的那一刻,老蓝借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简单工具,总共要经历十道工序,技艺娴熟、功夫深厚。洗头是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是放睡(按摩)。老一辈剃头师傅们按摩、推拿的功夫一般都是响当当的。剃头之前,先给顾客捶捶肩、抻抻胳膊、敲敲腿,让顾客放松。老师傅介绍说这在以前是很讲究的,是防止遇到有气功的人借来店里剃头的时候搞破坏,先给他们放松放松,这样可以先把他们身上的气功卸掉。用剪刀剪去长一点的头发是第三道工序。第四道工序才算的上是正规的剃,”推子”在老师傅的手下总会显得游刃有余。“后面头发讲究整齐划一,横平竖直;鬓角头发讲究简单利索;上面头发讲究各行其道”。刮脸、刮胡子,在剃头的行话称作“勾盘儿”、“打辣子”,是必不可少的第五道工序。换上热水,烫热毛巾,捂在下巴上,老蓝师傅拿起一把刮脸刀在牛皮荡刀布上磨了磨,便将老人的下巴、脖子、鬓角刮了个干干净净。第六道工序刮眼。这个也许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事情,但却是上一辈老剃头匠的看家手艺,老师傅给笔者解释道。第七、八道工序是修整眼眉和剪鼻须,让顾客面容一新、鼻腔通畅。掏耳也许慢慢被很多人所遗忘,但这在老师傅眼中却是必不缺少的第九道工序。最后洗一遍头。简单的发型总会透露着一股精气神。
>>>赚钱少没面子使得这门老手艺即将失传
“现在的年轻人觉得脏、没面子不愿意学这老手艺,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意干这行,快干不动了”,老人家说这话的时候神情显然暗淡了许多。
其实每天店里客人虽多,但收费低,也挣不了几个钱,老师傅的孩子们心疼父亲年迈,早就劝老爷子关门,但老爷子就是放不下老祖宗留下的这档子手艺。真不知道,如若真到了老先生干不动的那一天,老店关了门,那些老主顾们,尤其是上岁数的就“好这口”的老人们去哪里剃头啊?
其实这几年经济形势好了,迫于房屋、水电也涨价,蓝师傅才把收费标准涨到了5块钱。但蓝师傅坚称从此不再涨价。
剃头作为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是一个老行当,但是,截至今日,传统的理发老店却屈指可数,像老蓝师傅这样为了传统技艺而孤独的守望者却屈指可数。
新闻推荐
形成招标投标信息平台和监管平台随着滨州市建设工程招投标信息网的建立,形成与全市联网的招标投标信息平台和监管平台,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密切配合,逐步实现了信息技术在招投标监管中的广...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