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拣大花与胎菊。
■蒸过之后的胎菊散发着腾腾热气。
■蒸青
秋雨初歇,一抹阳光驱散了萧瑟寒意,惠民县清河镇周边村子里种植杭白菊的农户开始忙碌了起来。“现在已经到了采摘菊花的时候了,有的种植户已经粗略地采过一遍,现在大面积采摘胎菊正是时候,再晚一两天估计花苞就全开了。”
菊花茶以它老少皆宜的口味名列八大茶系之一,而菊花茶的主打“杭白菊”更是颇负盛名,以杭之姓冠菊之名让很多人误以为杭白菊就是南方江浙一带的特产,殊不知在惠民县清河镇就有着江北最大的杭白菊种植加工基地。
这里杭白菊的种植缘于当地浩天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勇的一次偶遇。
据张文勇介绍,是三年前一场同学聚会成全了他如今风生水起的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学恩师的一句话醍醐灌顶般地打开了他的思路,“黄河岸边种植白菊历史上早有记载,水土、光照、温度皆宜,从老师那里得到这个线索后我便开始探索种植杭白菊。”从走访种植户、挑选培育品种、小规模试种到今日的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三年的时间里张文勇走出了一条馨香满路的致富大道。
来到张文勇的合作社里,连日来的忙碌让张文勇看起来有些许的疲劳,但那份洋溢在眉梢的喜悦却清晰可见。“来,尝尝今年的新茶!”寒暄间记者端起透明的玻璃茶碗,一朵朵娇黄的菊花在水中飘舞,一缕清香便沁入鼻腔,轻抿一口,菊香满溢,五脏六腑都浸润在了悠长的甘甜菊韵中。
品过茶香浓,遂去田间寻芳踪。经历了一场秋雨的洗礼,白菊开始大面积绽放,翠绿的枝桠上长满了花苞,有的初显鹅黄,有的却已含苞,更有“着急”的已经笑开了花,三三两两的采花人正在忙碌采摘着。
合作社大院里,三三两两的种植户们已经开始往这里送花了,装筐、过秤、算账,没一会的工夫花已经变成了钱,种植户们乐呵呵地离开了合作社,继续回到地里去采摘大片开放的白菊。
尽管还没到种植户们大规模送花朵的时候,但考虑到鲜菊花的存储时间较短,张文勇合作社的加工车间早已经开始加工菊花了。“农户们送来的这些花是大花和胎菊掺杂在一起的,我们的第一个流程是把大花从里面挑出来,胎菊是加工菊花茶最优质的原料,香味最浓郁,色泽也最漂亮。”
挑拣过后的胎菊被平整地铺开,进入下一个加工环节:杀青。工人们将一筛筛挑拣完毕的胎菊分批放入特制的“蒸笼”中,片刻之间便蒸制完成,伴随着一股腾腾热气蒸好的菊花便出笼了,浓郁的菊香弥漫四散,溢满了整个车间。蒸制后的胎菊也变成了金黄色,袅袅余温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蒸青之后就是烘干了,这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不是一次性的,要进行反复操作,完成这一步后真正的菊花茶就出来了,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包装环节,一批新鲜的菊花茶就算完成了。”缕缕菊香余韵中张文勇舒了一口气。
谈话间,张文勇的手机又响了起来,“10万一吨,有多少要多少!好的,我会尽快给您发货的。”挂了电话他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本来今年我估计的保守价格是8万一吨,没想到现在又涨价了。”
□本报记者 路彩云 朱庆光 本报通讯员 丁杰辉
新闻推荐
多次盗窃电动车入室盗窃 案发后躲了大半年自首 “听到警笛响心里就哆嗦”
□通讯员 田晓剑本报惠民讯 “不劳而获让我走上这条逃亡路,现在希望能够有改过自新的一个机会”, 10月31日,涉案近60起、价值10万余元的...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