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宝玉悉心照料每一位老人 ▲崔宝玉帮着伙夫们给老人做饭
>>她是老人的好闺女、
好姐妹、好保姆
一来到敬老院,崔宝玉就把每位老人的被褥、衣服进行拆洗、缝补。到了夏天她把老人们的棉衣被褥做好存好,进入冬季她就把老人们的夏秋季衣服洗净收好。崔宝玉来到后,老人们穿戴干净了,也有精神了。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崔宝玉特别用心。2009年夏季,患有多种慢性病的87岁的肖玉荣老大娘突然病危,院里的老人们都以为她没有多长时间了,可崔宝玉没有放弃。老人吃饭、用药、睡觉、锻炼,都由她精心安排和照料。没出一个月,老人的身体居然明显好转了。直到现在,肖玉荣老大娘依然健在。
日常生活中,崔宝玉发现,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十分敏感,特别是老太太们,有时为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闹情绪。对此,崔宝玉就留心观察老人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苗头就及时用拉家常的方式帮老人们解开心结。再后来,老人有了心事都愿意和崔宝玉说说,因为他们心里明白,崔宝玉是能说知心话的“好闺女”、“好姐妹”。
>>从妇女干部到敬老院
临时工,她没有犹豫
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25岁那年丈夫意外死亡,苦命的崔宝玉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后来,具有高中学历的她被全村社员推选参加了公社里的赤脚医生培训。培训结束后,她背起药箱成为村里的赤脚医生。之后她又先后担任了村里的妇女主任、计生主任、大队会计。几年下来,她成了公社里最有名的妇女干部,她家也成为十里八村最忙的医务室。
1989年4月镇敬老院需要招收一名临时工作人员。镇上认为熟知医务工作的崔宝玉是最佳人选,一来可以及时为老人看病,二来对老人照顾更细心。但当时崔宝玉的诊所效益很好,刚一周岁的孙子也需要她照看。大儿媳知道镇上的意见后跟婆婆提出:“坚决不能去敬老院!”
舍下孙子、关了诊所、放下村里的工作,崔宝玉也很心疼。可想到镇领导的信任、想到敬老院里几十位老人需要照顾,她拒绝了儿媳的建议。
在惠民李庄镇敬老院里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太太,她不是这里安享晚年的一员,而是一位专门为老人们服务的“临时工”。洗衣、晒被、治病、送饭、心理疏导……老人们需要什么她就做什么;不管哪位老人过世,她都亲手给老人净身、整容、穿寿衣,流着泪祈祷老人一路走好。
她叫崔宝玉,惠民县李庄镇周东村人,今年已经69岁。
□本报记者 刘加雷 通讯员 赵军 董士达
>>她还是老人的厨师,
医生、保健师
敬老院的老人多体弱多病,有时吃饭都会是个大问题。有的老人不愿意往伙房里跑,崔宝玉就把饭菜端到老人宿舍里;有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崔宝玉就一口一口地喂。因为人多,敬老院食堂里一年到头都是大锅汤,老人们想换换口味成了奢望。崔宝玉知道老人们的心思后就与院长商议换伙食的事情。院长同意后,崔宝玉就根据老人们的意见帮着伙夫们炒菜、蒸包子、炸油条。虽是累了很多,但看到老人高兴的样子,崔宝玉心里甜甜的。
平日里,老人们有点小病小灾的,外出看病十分不方便。于是,崔宝玉经镇领导同意后,拣起老本行,将敬老院的医务室建了起来。从此,老人们遇有头疼、感冒、拉肚子等常见病,崔宝玉就及时给他们送药、打针或者输液,让老人们省了走路又治好了病。
崔宝玉还经常外出采摘一些可医用的野菜用来蒸包子、作菜汤,并把平时采摘的蒲公英、苦菜做成茶,分发给老人们饮用。为给老人们治病,崔宝玉还自学了中医***疗法。在日常生活中,她把学到的方法教给老人们,既缓解了老人们心慌、失眠、腰腿疼等病症,又让老人们在相互关照中融洽了感情、增进了友谊。
>>二十三年,
她只在家过了两个年
岁月如梭,转眼间王宝玉已近古稀之年。身体虽然硬朗,但是两个儿子还是不放心。大儿子希望让母亲回家养老,小儿子也希望母亲搬回家享享福,家中的小孙女更是不停地想奶奶。想到这些,崔宝玉心里便不是个滋味。但是,她思来想去还是不打算回家。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光算计自己的利益。只要老人们需要我,我就不离开这里。”
据敬老院工作人员透露,二十三年来,崔宝玉只因小儿子结婚和添小孙女回家过了两个年,一共只花了六天时间。
二十三年的坚守与付出,崔宝玉感动了老人,赢得了掌声,她二十多年无怨无悔为老人们服务的事迹更是在李庄镇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新闻推荐
中小企业服务深入乡镇面向基层□本报记者本报讯 为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滨州市中...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