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龙应台(台湾文化名人)
眼下,满怀憧憬的大一新生们正欣喜地品味着象牙塔内的一切。与他们的兴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不少独生子女家长因为孩子从身边离开,“心一下子空了”。
□本报记者 高超
父母:
突然被“剩”在家里,感到无所适从
“璐璐刚去上大学那会儿,我和她妈妈感觉不大得劲,下班回家感觉空荡荡的,不知道该干些啥。”北中教师王冠卿说,妻子因工作调到县区后,每周回一次家,现在女儿也去青岛上学了,自己一个人有点乱,饭也不愿做,只是一顿一顿地将就。
上高中时,女儿不住校,王老师事事都围着她转,从叫她起床,到看她上学,再到洗衣、做饭,“样样打理、天天能见”。
自从8月下旬,女儿上学离开家后,王老师说自己“陷入了焦虑”。她妈妈和女儿约好了,每天11点一个电话,我和她妈妈如果谁收到女儿的短信就互相转发。“前两天听说她感冒了,我和她妈妈担心得不行,一天好几个电话。”王老师说,此外他也不放心她的专业、学习情况。
惠民县南关的赵女士也有同样的困扰。她说:“女儿今年考上了名牌大学,我高兴呀,可她一开学,我却开心不起来了,平时上班忙,可一下班就不知道自己该干点啥了。送她到北京后,自己回来的时候就很想她,很空虚、无所适从。”
赵女士听说女儿军训时有次晚上12点钟要步行18公里,“担惊受怕”了好几天,不断地通过电话询问女儿。
新生:
到了晚上,就是和爸妈通电话的时间
家住滨州经济开发区沙河办事处某村的孙珊,考上烟台大学,开学后,她也是不断地接到家里的电话,父母一遍遍地询问饮食、学习等各种情况。她说,刚来时,对爸妈也很思念,一直在慢慢适应没有父母帮助打理的生活。
滨州学院体育系新生秦昊来自滕州,爸爸上班,妈妈做生意。“到了晚上,时间差不多都耗在电话上了。”他告诉记者,他还算好的,在省内上大学,又有同来的老同学一起,家里比较放心。
缘由:
过度关注孩子 家长迷失自我
父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孙娟说,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社会一类特殊的“细胞”,独生子女是特殊的一代人口,如今他们长大了、上大学了,让越来越多的父母走入了“空巢”这个无底洞。
首先,许多家长有个错误认知,就是孩子只管好好念书,剩下的事情全都由家长操心,很多家长更是“大包大揽”,小到起居做饭,大到租房陪读,就是为了孩子能考一个好大学。这样一来,等孩子进入大学独自生活时,家长自然会处于一种空虚状态。
其次,传统的家庭观念也让许多家长有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观点,认为在孩子成长阶段就要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孩子,忽略了夫妻关系和自身价值的发掘。一旦孩子脱离家庭进入社会,家长就容易产生目标的迷失和价值观的缺失。
支招:
适度调整心态 重拾生活乐趣
孙娟认为,这样的焦虑如果严重的话,会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她建议:
第一,学会对孩子放手,孩子除了学习,还必须学会如何独立生活、照顾自己。第二,父母需要学会与孩子建立合适的沟通方式,既有利于获取孩子信息,也不会破坏孩子个人空间。第三,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第四,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经营好夫妻二人世界上,调适心情,增进夫妻感情。
■相关链接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部分独生子女的家长渐渐步入老年前期,“空巢家庭”的问题日渐突出,值得全社会关注。
首先,对于适应障碍,有一个从否定期到抑郁期,再到适应期的过程,这时要学会用工作、学习、娱乐、外出社交等活动抵消这个过程的负面影响,如抑郁期延续太长,自己又不能克服,则应及时就诊于心理门诊。作为老人的孩子们,一首《常回家看看》、《一封家书》中已道尽孝心所在,亲情重于寄钱寄物。落实社区工作也是解决“空巢家庭”的重要方面。最后切记:老年人不只是社会负担的代称,自强自立永远是老人们的坚强信条。
新闻推荐
□通讯员 田晓剑 本报惠民讯 惠民县皂户李镇路某家雇人接树,结算工钱时双方因为每株二分钱的差价争执不休,一时间有事态升级之势。皂户李派出所接到报警后...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