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编 刘宝德
早年间在惠民县城有个生财的门路,那就是熬硝。
硝是一种化工用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硝石,白色晶体,成分是硝酸钾,可制作火药,也称“火硝”;另一种是芒硝,成分是硫酸钾,并含有盐和硝酸钾等杂质,可以鞣皮子,故称为“皮硝”或“朴硝”。说来也怪,周边几十里,在别处熬制的硝是皮硝,而在惠民城里熬出来的硝,则是火硝。由此可见,这“武定府古城”经过几千年的沉积,蕴藏了不少的好东西。那年月逢年过节放鞭炮,制作火药需要硝石,因而,惠民城里的熬硝便成了热门。
熬硝是个累活。首要是扫硝土,硝土就是老青砖屋根下的碱土,一般来说,从半夜起就会泛一层,便可以扫起来备用。当时生活条件差,扫硝土的人多,不一会儿就有人来扫一遍,直到太阳出来,碱不泛了,扫硝土的人才陆陆续续负载而归。
硝土扫来之后,难免有些杂物,需拣一拣,筛一筛,摊在地下晾一晾。早要备一砂瓮,预先在底部钻一小孔,然后担上木棍支空,上面铺一层杂草,再铺一层草木灰。这些预备事务做好之后,就把扫来的硝土倒进去。把土理匀、压实后,接着就倒水淋。砂瓮下边预先放个大盆接着。淋下去的水,开始浓度很高,慢慢的就要淡化。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知八九不离十。初干者,就拿个刚下的鸡蛋放在水里试试,如在水上漂着,证明浓度还可以;如鸡蛋沉下去,说明含硝量太低,不必再浪费水了。
硝水淋好后,就倒进大锅里熬。大火烧开后,就用小火慢慢煨,待熬到一定的浓度,便停火。然后,把熬好的水淘到缸盆里冷却。淘去水后,锅底便剩厚厚的一层盐,这种盐含硝,对身体有害,不可食用,仅用于腌咸菜。缸盆里的水冷凉之后,在盆里的四周形成一圈冰凌样的东西,俗称“渣滓”,用手慢慢一提,随即整体取出来。余下的水,便是卤水,可用来点豆腐。
“渣滓”取出后,往往底部有些浑浊的杂质,需用清水冲洗干净。接着,捣碎后再加清水熬。待熬到舀起来能挂丝,马上住火,再次淘到缸盆里晾。冷却后,这才是白白亮亮、晶莹剔透的硝砣子。
硝总算熬出来了,需要诺多的工序,其劳动强度不言而喻。在操作过程中,因硝有腐蚀性,稍有不慎,皮肤就会受到伤害,须千万小心。熬过硝的人一说起来,就有些打怵。这个活路虽然辛苦,但在那个填不饱肚子的年代,不失为一个过家之道,因为除硝之外,还有盐和卤水也能卖钱,就连淋过的碱土,也可当肥料上地,本地人叫“小粪土”,有化肥的效果。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科学技术也发达了,土方熬硝已成为过去,但“熬硝”这个民间工艺确实值得记下来,让人们不忘这段经历和历史。
新闻推荐
田外的水比田里的水还深,阳信县后田村的村民只好把刚挖好的水沟堵死。□本报记者 王磊 通 讯 员 李学军 本报...
惠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惠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