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滨州 今日惠民 今日阳信 今日无棣 今日博兴 今日邹平
地方网 > 山东 > 滨州市 > 今日博兴 > 正文

致敬“故乡派吕剧” 讲好百年吕剧史 《滨州吕剧发展史》编纂工作启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全面、系统、深入梳理总结和提炼,形成具有滨州特色和一定理论深度的吕剧研

来源:滨州日报 2021-12-14 00:44   https://www.yybnet.net/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王蒙蒙温明华

85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戏曲音乐家王永昌先生来了!75岁的省文化馆原馆长、戏曲音乐理论家高鼎铸先生从济南赶来了!还有剧作家王新生先生,剧作家、地方史研究者李振西先生……他们都来了!还有一些名家因为年龄大了,这几年已经轻易不“出山”了。

啥活动能惊动他们?

这就是近日举办的《滨州吕剧发展史》编纂启动仪式,也是一场滨州吕剧的研讨会。该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承办。

对于吕剧,滨州人耳熟能详,不少人还能哼唱几句。吕剧是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而滨州是吕剧发源地,形成了吕剧“故乡派”这一地域流派。那么,《滨州吕剧发展史》的编纂究竟有何意义、有何原则?该如何回望滨州吕剧一百多年的历史?

吕剧登上舞台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间名家辈出、故事浩瀚,滨州吕剧近年来成绩斐然

首先,为何要做?

主办方介绍,启动《滨州吕剧发展史》编纂工作,旨在深入做好滨州吕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加强滨州戏曲理论建设。该项工作以“唱响吕剧”工程为契机,以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为主体,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专家指导下,通过全面、系统、深入梳理总结和提炼,形成具有滨州特色和一定理论深度的吕剧研究专著。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娟在现场致辞中说,不管是从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高度,还是从做好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加强滨州戏曲理论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都需要我们主动作为,在剧种起源、代表人物、艺术特色、发展历程等方面展开一次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总结和提炼,形成具有滨州特色和一定理论深度的吕剧研究专著。

其次,有何要求?

王晓娟说,文旅部门要提高站位,切实担负起传承振兴地方戏曲的责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地域的文化记忆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地方戏曲剧种的挖掘整理和理论研究,为《滨州吕剧发展史》的编纂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保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最终取得丰硕成果。

那么,难点有啥?

困难很多,如时间跨度长,涉及的人和事繁多。

百度可知,在1900年前后,吕剧就被搬上舞台;1917年以后,吕剧班社进入济南、大连等地演出;1951年,第一个吕剧专业院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济南市吕剧院)成立;1953年,第一个省级院团山东省吕剧团(山东省吕剧院)成立,出现了闻名全国的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艺术家,以及《姊妹易嫁》《逼婚记》《李二嫂改嫁》等著名剧目。鼎盛时期,全国有近百个专业吕剧院团,影响波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市区。

吕剧是在黄河水浇着的黄土地里长出的花。百年前,从一人撂摊到二人搭档再到三人盘凳子(拉地摊),出身于庄户院的艺人手敲莲花落、牛骨头,随编随唱乡野小调。到了张传海、张明然这一代,日渐成熟的博兴吕剧走进了曲山艺海——济南大观园。在省吕剧团等各地吕剧单位的建立、发展中,滨州吕剧人作出了重要贡献。如老艺人张传海被王统照称之为“吕剧的谭鑫培”。吕剧名家郎咸芬、李岱江都曾接受过张传海先生的悉心指导。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李平在主持仪式时介绍,吕剧在滨州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传承发展优势。1966年,惠民地区发展到9个专业吕剧团,500余名专业吕剧工作者;20世纪70年代末,建立“宣传队”的5个县全部改为吕剧团;2011年5月,滨州吕剧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滨州有4个专业吕剧院团,分别是滨州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滨城区吕剧团、博兴县吕剧扽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和邹平市吕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其中,滨州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原名滨州市吕剧团,始建于1951年,其原身是博兴县吕艺镇庄户剧团“鲁兴剧团”,巡回演出于鲁、冀辽及北京、天津等地,多次进京演出,并曾在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专场演出。多年来,公司创作的《攀亲记》《滩回水转》《鼓韵》《杨广和》《生命极限》等剧作广受好评,捧回众多大奖。此外,博兴县吕剧团、邹平市吕剧团等县级剧团也在省内颇有影响。

此次编纂《滨州吕剧发展史》聘请的5名顾问,都是亲历吕剧变迁的文化名家,且有市艺研所鼎力支持

难度虽大,好在有指点迷津的专家顾问。

此次编纂《滨州吕剧发展史》聘请的顾问,有高鼎铸、王永昌、王新生、杨淑桐、李振西五位资深专家。他们在戏曲理论研究、文本创作、文史编撰等方面造诣深厚,对滨州吕剧发展怀有深厚感情。

王永昌,先后为吕剧剧目作曲150余部,屡获国家级、省级作曲金奖。他还参与发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扽腔、渔鼓戏,是山东省数得着的“民间音乐通”。2012年,他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6年,他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2015年度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

高鼑铸是博兴人,1999年被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他是山东省著名戏剧(创作、表演)专家、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首批签约艺术家、山东省舞台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王新生,先后创作了《红雪》《大明悲歌》《岭南圣母》《沂蒙情》等戏剧佳作。其作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中国戏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杨淑桐长年工作在滨州市吕剧团,既是亲历吕剧变迁的老艺人,又是记录、研究戏曲发展史的明白人,留存了大量珍贵资料。

李振西,退休前是滨城区文化馆研究馆员,既是剧作家,又是滨州历史的记录者、研究者。其创作、编纂的作品有诗、剧、曲艺、报告文学、地方志书等。

对于编纂《滨州吕剧发展史》这本书,市艺研所有不少经验。因为自2013年启动《滨州地方戏曲》研究编纂以来,该所已于2015年完成并出版了52万字的《滨州地方戏曲研究·东路梆子》一书,于2020年完成并出版了49万字的《滨州地方戏曲研究·扽腔》一书。这两本书均入选了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并双双荣获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其中《东路梆子》还在2017年荣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市艺研所所长臧宝荣介绍,《滨州地方戏曲研究·东路梆子》和《滨州地方戏曲研究·扽腔》两本书将文献考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将剧种兴衰脉络的梳理研究建立在扎实的走访调研基础之上,用平实简洁的文笔对滨州境域内的东路梆子、扽腔这两个特色剧种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传承谱系及曲谱剧本进行了全新提炼与集成,让东路梆子和扽腔有了系统总结和研究的专业著述,为实现滨州地方戏曲剧种的有效保护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和经验参考。

臧宝荣说,据2015年—2017年开展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现有348个剧种,与20世纪80、90年代编纂《中国戏曲志》时相比,已有47个剧种消亡,17个剧种濒临消亡。不过,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是,在山东现有的24个本土剧种中,滨州占了4个。文旅部主持编纂的《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收录山东19个剧种,市艺研所承担了3个剧种的编纂任务。这是滨州文化主管部门对本地戏曲文化资源大力保护和支持的直接结果,更是滨州市县两级文旅部门共同努力、主动作为的成果。

作为吕剧发祥地,滨州对吕剧发展史的追溯有着重要责任,编纂该书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之举

那么,在这次研讨会上,专家们对《滨州吕剧发展史》的编撰提了哪些宝贵的意见、建议?

高鼑铸认为,编纂《滨州吕剧发展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之举。作为吕剧发祥地,滨州对吕剧发展史的追溯有着重要责任。在编纂中,特别要注意学术性、历史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他认为,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都在县区、基层。他建议,在资料收集阶段,要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主动性。同时,要关注滨州吕剧走出去、吕剧进城等重要历史章节。他认为,综述的撰写对于该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尤其需要细致、谨慎、全面、客观。

王新生认为,编纂《滨州吕剧发展史》是极其严肃的,内容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既要反映当代人的普遍共识,也要有历史性的眼光,才能经得住后人检验,因而要坚持专业性、系统性和学术性的原则。在查找资料、寻访老艺人过程中,需要挖掘、保护珍贵的历史资料。

“当我打趣王永昌老先生‘您在吕剧音乐中又有创新了’时,他告诉我,‘哪有啊哪有啊,这本来就是民间早就有的声腔、技巧啊。’他随即给我演示了老艺人是怎么唱的。这是因为王永昌先生这几十年来都在搜集民间音乐,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王新生说,在记录滨州吕剧演变中,要写明白戏曲的代际传承。对滨州走出去的艺人、故事,也有加以追踪、记录。他建议,同时搜集老艺人的旧服装、老道具、剧本、曲谱等珍贵资料,以便于将来建立“滨州吕剧博物馆”,让其成为一处滨州的网红打卡地、乡愁重温地。

作为《滨州地方戏曲研究丛书·东路梆子》《滨州地方戏曲研究丛书·扽腔》主编之一,李振西认为,史与志不一样,这本书的编纂难度比前两本书更大。在体例上,要有发展概述、名称演变、剧本演变、音乐演变、团体沿革等重要部分。既要关注专业团体的沿革,也有重视各县市区业余剧团的发展史;既要关注重要的代表人物,也要记录重要的历史节点。

臧宝荣最后说,市艺研所将和滨州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携手,联合各县市区专业剧团,在5位顾问的指导下,做好《滨州吕剧发展史》编纂工作,争取在剧种起源、代表人物、艺术特色、发展历程等方面展开一次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总结和提炼,形成具有滨州特色和一定理论深度的吕剧研究专著。她相信,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滨州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传承研究工作一定会向着更为全面、成熟、体系化的方向迈进。

致敬“故乡派吕剧”,唱响百年好声音,让我们一起预祝《滨州吕剧发展史》编纂顺利!

新闻推荐

博兴县法院推行“诉前调解+预司法确认”便民模式

滨州日报/滨州网博兴讯(通讯员舒志喜齐静报道)近日,韩某因李某未支付货款诉至法院。博兴县法院委派特邀调解员对该纠纷开展...

博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致敬“故乡派吕剧” 讲好百年吕剧史 《滨州吕剧发展史》编纂工作启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全面、系统、深入梳理总结和提炼,形成具有滨州特色和一定理论深度的吕剧研)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