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张清华,山东博兴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北师大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18年聘为长江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无论是多年前文学阐释的“进步论”,还是现代主义引领的“进步论”,都需要审视思考和考虑如何将其视为一个共同体。
文/本报记者米赢
图/罗予婕
长发,胡须,骨感的脸庞,这些只是张清华老师的外显。
能够抓住的,其实是他的每一次发言里,那些深刻而又有的放矢的观点和思考。对于凉山的文学爱好者来说,他和凉山的诗人作家的来往和关注,才是我们认识张清华老师的兴趣点。
9月21日,参加2019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峰会活动的张清华在会议上发表了近12分钟的发言,随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他谈的更多的是,面对70年的文艺历史,面对文学多元化发展的现状,如何处理时间逻辑的重建,成为一个新问题;对于以前文学阶段的划分,值得甄别和追问;当代文学究竟是什么样的构造,如何描述和呈现,需要反思。
大凉山的诗歌文本:给汉语写作注入了一种瑰丽的具有神秘感的氛围
“这里的自然风光非常壮丽。”谈到大凉山,谈到西昌,张清华说,这里处于青藏高原的东缘,四川盆地的西部,自然地理和自然风光都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非常独特,山川壮丽,还有多民族的文化,是一个让他向往的地方。
关于文学(文化)扶贫,张清华有不同理解。他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来解释,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是不平衡的,可能在经济方面,这里有很大的脱贫空间,但是在文化上,大凉山的文化和文学不是落后的。(下转10版)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胡旭阳通讯员宋可报道)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9月17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
博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