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小众玩家”
南国早报记者彭庆钟小启
在北海和防城港,有这样一群观鸟人,他们或给公益组织做鸟类调查,或为候鸟南迁保驾护航。过去几年,他们发现的鸟类已达数百种,其中不乏珍稀濒危鸟类。近日,南国早报记者走近这群观鸟人,探访他们以鸟会友、与鸟为伴的故事。
1
迷上观鸟因“鸟中大熊猫”而结缘
“尾巴这么长,这是什么鸟?”11月19日,采访结束,唐上波送记者走出办公楼时,一只长尾巴小鸟从头顶飞过,他匆匆返回办公室,拿出一台镜头焦距为400毫米的相机,寻找刚飞过的小鸟,准备拍下它的身影。
这是唐上波多年来观鸟的日常。他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工作,这里拥有3000公顷海湾红树林,每年迁徙的候鸟超10万只。2014年,唐上波成为一名鸟类观察员。那一年,他因为拍到的一只鸟而迷上观鸟,“它嘴型、体貌都和别的鸟不一样”。唐上波将照片发到观鸟群,很快有鸟类专家确认:这只嘴巴形状像汤匙的小鸟竟是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勺嘴鹬,世界极危物种,全球仅有300对。观鸟界有人称“只有见到勺嘴鹬才算真正的观鸟人”。
自此,唐上波几乎每天在保护区巡逻。他身着迷彩服,头戴防晒帽,背着高倍望远镜及长焦镜头相机,在浅水滩涂来回步行数公里,只为拍摄在此栖息觅食的鸟类。
距保护区200多公里的北海,“新手”梁元泉也因意外遇上勺嘴鹬而爱上观鸟。2016年4月,他在北海高德垌尾村观鸟,刚架起望远镜,一只嘴巴扁平的鸟便闯入他的视线。
“那是勺嘴鹬!”一旁的队友快速围拢过来,兴奋不已。“鸟运很好”的梁元泉当晚发了一条朋友圈:“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他从此一发不可收,观鸟的频率高达每两三天一次,先后买了四台相机、五六台望远镜。
2
投身鸟调新发现鸟类刷新广西纪录
逐渐熟悉鸟类之后,唐上波开始为一些公益组织作鸟类调查。“和单纯拍鸟相比,鸟调是枯燥乏味的。”唐上波说,比如数鸟,用高倍望远镜调查一片滩涂的大致鸟类数量,有时数到一半,突然飞来了一群,前面的都白数了。
拍摄回去后,他还要整理相片、记录品种、制作调查表格、形成调查报告等,了解某一个范围内有多少只鸟、种类各为多少、存在哪些威胁。几年来,唐上波在保护区发现的鸟类记录从当初的187种增加到如今的298种,其中不少鸟类刷新广西纪录,如大天鹅、黑脸琵鹭、白眉田鸡等。
在梁元泉的相机里,近20万张照片记录着北海的鸟类变迁。“蓝翅八色鸫、勺嘴鹬、暗绿绣眼鸟、白头鹎、棕背伯劳……”接受南国早报记者采访时,他如数家珍,5年间先后拍下近300种鸟类,并与北京、广东、四川等地的“鸟友”结下深厚友谊。“一旦发现罕见鸟类,外地鸟友不远千里也要赶过来一睹真容。同样,外地有新发现,我们也会赶过去。”梁元泉说,这就是观鸟的乐趣。
2018年,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鸟类保护宣传,面向各界征集照片。梁元泉整理了大量素材免费提供给对方。没过多久,园方看重梁元泉的才能,邀请他到湿地公园工作。如今,47岁的梁元泉是该公园的监测员。
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工程师孙仁杰被誉为北海观鸟圈的“大神”,也是北海知名的候鸟研究专家。“鸟的色彩、行为以及形态,都是充满魅力的。”他说,“全国自然观察爱好者中观鸟群体最多,有近百万人。”
在唐上波和梁元泉看来,通过鸟类监测,可以获得一些基础数据的支撑,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同时还可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机构合作,进行科研分析和宣传。另一方面,长期观察可以根据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了解一些鸟类种群状态,以便让更多环保人士和相关职能单位参与进来,加强对鸟类的保护。
3
爱鸟护鸟都向往鸟语花香的世界
北海冠头岭一直是重要的候鸟迁徙停歇地,每年9月至11月,上千只猛禽组成的“鹰河”“鹰柱”盘旋在冠头岭上空,让鸟友们大饱眼福。据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北部湾滨海保护项目经理肖晓波介绍,12年间,他们在冠头岭上空共记录到31种鸟类,有近8万只猛禽从此飞过。
除了观鸟,鸟类栖息生存地也是观鸟爱好者绕不开的话题。
“观鸟爱好者越来越多,但能拍鸟的地方却越来越少。”防城港观鸟爱好者黄坤明将观鸟作为他退休后的主要乐趣。他说,鸟类是一种对环境比较敏感的动物。随着人类活动频繁,很多曾经有鸟类栖息的地方,已不再有鸟。他建议,相关部门可规划出一片区域,专门留给鸟类栖息,不受人类打扰。
“好的生态与鸟的数量和种类相辅相成。”孙仁杰则认为,除保护好生态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北海冠头岭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观鸟点和监测点,可考虑开发猛禽文化,通过主题公园等形式,让猛禽成为北海城市生态的靓丽名片。
为何喜欢观鸟?孙仁杰、梁元泉、唐上波和黄坤明的讲述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向往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
新闻推荐
林珊珊。朱宸慧(雪梨)。记者22日从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了解到,网络主播朱宸慧、林珊珊因偷逃税款,将被依法追缴...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