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鲸豚不分家”,鲸和豚都属于鲸目动物。
中华白海豚是北部湾的“原住民”,是最典型的、离不开沿海生活的一个物种。我国的中华白海豚分布在东南沿海,通常生活在水深20米以内的地方。在北部湾的北海—钦州海域里,就生活着大约两三百头中华白海豚,而在北海东部的沙田海域,也生活着一小群白海豚。它们依恋这里的海水与食物。平日里,它们表现得十分活跃,时而纵身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用尾鳍猛拍海水。
中华白海豚虽然被称作“白海豚”,却不全是白色的。刚出生的白海豚宝宝是铅灰色的,这让人大跌眼镜:怎么跟说好的“白海豚”不一样呢?原来,中华白海豚的体表颜色随着年龄的增加一直在变化。刚出生时是铅灰色的,体长也就1米左右;慢慢地,体表颜色变浅,灰黑色变成了浅灰色;再接着,身体开始出现灰色的斑点,而身体的底色也渐渐从灰色淡化成了白色。一头老年白海豚,身体表面就几乎是全白的了,体长则可达2.5米。只是有时候因为剧烈地游泳、跳跃等活动,成年白海豚皮下的血管充血厉害,扩张的血管色泽透过海豚白色的皮肤,令整头海豚就像小姑娘发红的脸蛋般粉嫩,白海豚也就成了大家眼里的“粉红海豚”。所以当游客乘船在北海的海面上徜徉,欣赏北海醉人的落日时,就会看到海面上跳出了几头海豚,有灰色的,有粉色的,也有花色的……
白海豚位于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也就是说,成年的中华白海豚是没有天敌的。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白海豚的天敌也出现了。人类在沿海的一系列活动,都给白海豚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干扰。人类填海造陆,缩小了白海豚的活动面积;海底爆破,改变了海底地形,也改变了白海豚的栖息地;繁忙的航道交通,既给白海豚的交流带来了杂音,也阻碍了白海豚的正常活动,有时,疾驰的船只还有可能撞伤海豚;过度捕捞减少了白海豚的食物资源;海洋污染物则给白海豚的健康蒙上了一层阴影。
生活在北部湾的白海豚,主要的威胁来自传统渔业的网具威胁,例如流刺网的误捕与缠绕,以及观豚船只的干扰。被录入在档案中的北部湾白海豚,背鳍上都或多或少有些伤痕,大部分是来自白海豚个体之间嬉戏玩耍或是争斗留下的齿痕。这些齿痕很好辨认,它们由并排的线条构成,就像梳子一样;还有一些伤痕则是来自渔网的缠绕,被渔网缠绕而来不及到海面上呼吸的海豚,会溺水而死,因此能存活下来的海豚身上往往有很深的伤痕,这些都是它们曾经挣扎逃离死亡魔爪而被烙下的印记。
北海市民要学会与这些生灵共存,既是为了保护它们,也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渔民应停止过度捕捞,合理使用网具。观豚企业应与顾客相互约束、进行有序的观豚活动。让中华白海豚的生命在这里延续,北部湾才能继续绽放勃勃生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海珍通讯员郑艺)8月8日,北海市第一批“警e邮”三合一自助设备投入使用,其中海城区设有7个投放点。为确保第一批...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