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炮迎亲。接新娘上船。接聘礼。 迎亲的船。送聘。 迎娶。“今朝辞来我涅妹,辞别涅妹做人妻。”今年已70多岁的黎阿婆,世居北海外沙岛上,提起疍家人的往昔,黎阿婆告诉记者,疍家婚礼有好多讲究,最有面子的就是“哭嫁”,因为那时候的婚姻都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自己做主,姑娘出嫁前哭嫁成俗,无非就是感怀身世,感恩父母多年的养育,嫁出去后父母子女骨肉分离,兄弟姊妹天各一方,不能再斟茶递水服侍,叹叹唱唱以悲为主,越凄凉就越代表这家人的女儿孝顺,父母就有面子。
陪同过好多姊妹出嫁并亲身经历过的黎阿婆说:“定亲后出嫁前一个月,剃过脸、梳起髻的准新娘就要开始哭嫁,天天如此。出嫁当天还有一套复杂的接亲程序,先后分为哭梳头嫁、出门嫁、踢船(轿)嫁和坐船(轿)嫁。夫家那头接亲还有抛新娘或颠船取乐新娘的习俗。出嫁时,新娘梳发髻,插银花,穿蓝衣乌裤,脚踏尖头包脚鞋。新郎官长衫马褂,头戴礼帽,胸戴大红花。”
对旧日那些疍家嫁娶场面,黎阿婆印象深刻,“旧时代疍家人成年后,要不是母鸡带(童养媳),大都要通过媒人做媒,所以几乎是盲婚哑嫁,不似现在有得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命好的,嫁个痛惜自己的,命丑时也只有听天由命了。”黎阿婆告诉记者,未订婚的后生男女,为了引媒撮合婚事,是女家的就会在船尾或棚栏边放上一盆花,是男家的则置一盆草,这叫做“招媒上门”。
疍家人结婚的章程和规矩很多,除了合八字、定亲、送聘、抽礼、迎亲等环节外,娶亲前夜,女方家的船(棚)上都用托盘载上猪头、鸡鸭、红鸡蛋、糯米饭、针线女红以及胭脂水粉等。一切准备妥当后,一群人便围着新娘开始“哭叹”,一会伴娘互叹,一会新娘独叹,陪嫁姐妹附和齐吟,一首接一首地唱起世代相传的“哭嫁”歌。
喜日早上,男方吹着唢呐,划着张灯结彩的花艇前来迎亲,迎娶的花艇舟必须在到达前先鸣炮告知,新郎官接到新娘家同意的回鸣后,就允许停泊到新娘的船边,新娘蒙面盖头拜辞祖宗神祇和父母,边哭边叹,再由“好命妈”背着,女伴张伞遮挡下,将哭得肝肠寸断的新娘由胞弟送上迎亲花艇。花艇回到新郎官船上或棚户,新娘依旧由人撑伞背入,新郎新娘就在船舱先拜天地,再到船尾拜祖宗、父母,夫妻对拜后要跪在地上等红烛点完才能起来。而前来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则联舟成排,张灯结彩,男女声声对叹“咸水歌”。酒席一般设在各船甲板或沙滩上,疍家婚宴有“八海碗”“十海碗”等。结婚满月后,新娘才能回娘家。娘家回来后,新娘还要戴上一种用花格布制成的“猪嘴面具”和“织笠”,一直戴到生下孩子后才能取下。
时过境迁,如今,随着疍家人不断离海登岸,生活习俗已渐改变,疍家婚礼这一风俗已难以看到,“过去外沙岛上居住的,几乎都是疍家人,但现在大都搬出外面定居了。疍家婚礼、咸水歌这些陈年往事,也没人再提了。”对疍家这些传统习俗的日渐式微,老人显得有些失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金敏通讯员王春兰)8月16日下午,地角街道办事处百丰花园党支部正式揭牌成立,同步开展“城市基层党组织+社区警务...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