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鱼儿,你在哪? 罗远燕 摄作为一名城市孩子,我每天都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包围里,生活实在有些枯燥乏味。今天,我参加了“赤西村农耕研学活动”,体验了一把有意思的农耕生活!
一大早,我和爸爸来到图书馆集合,大巴车很快就把我们带到位于海城区高德镇的赤西村。下了车,我一眼就看到无边无际的田野。我上次来这儿时还是春天,那时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现在,在盛夏的阳光中,满眼都是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禾苗。爸爸告诉我,一到夏天,农民们会把油菜收割完,然后种上水稻,这叫做农作物轮种。
带队老师先带我们坐观光车游览赤西村的风光。观光车慢慢地开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种满了郁郁葱葱的禾苗,看上去像来到了广阔的草原。稻田里稀稀落落站着几头耕牛,突然,一头牛“哞——”地叫了一声,像是跟我们打招呼。大家都兴奋地站了起来,叫着喊着,向耕牛招手致意!
观光车把我们送到了一座木房子前面,房顶上挂着“农耕学堂”的牌匾,这里就是我们的“大本营”了。在这里,老师给我们讲了稻谷来源的故事,还教我们做了几套简单的运动操。然后,一位农民叔叔开始教我们怎样插秧。听起来也很简单:我们要用左手托着一整块秧苗,用右手轻轻地捻出两三根来,轻轻插到土里,再把秧苗扶正就可以了。每棵秧苗之间还要留出20公分的间隔。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很快分成4个小组,准备下田去插秧了!
我们的“战场”是一小块水田。我们在田边脱了鞋,有些人换上厚厚的长袜子,有些人干脆光着脚跑下了水田。水田里全是厚厚的烂泥,黑油油的,看上去像龟苓膏一样。爸爸说,这是最肥沃的土壤,这样的土地一定能长出很多很多的粮食。我把脚踩进湿泥里,脚面立即就陷了下去,还得费点劲才能拔出来。不过我很快就习惯了,一脚深一脚浅地就往水田里面走去。
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我们的插秧比赛开始了!我拿起一小块秧苗,捻起两三根,一弯腰就插进了泥土里。可要让秧苗直立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刚插上去是直的,一转眼就歪倒了,又得重新扶正。老师在旁边提示我们:“要把秧苗插得深一点!”我试着往深里插了一下,这会儿果然直立了!插秧还真是个体力活啊,很快我就开始腰酸背痛了。可一看到大家都在卖力地插着,我也更加努力地埋头苦干起来。
大概半个多小时,我们各组都把自己的“责任田”给插满了。大家看着黑乎乎的手和脚,都开心地笑了。
接下来,我们还要举行抓鱼比赛。刚才插秧比赛得第一名、第二名的小组分到了鱼篓。我们组没有分到鱼篓,只好每人拿上两个纸杯,希望能用它抓到鱼。抓鱼比赛是在一个池塘里进行的,我们“扑通扑通”地下了水。池塘里面有几簇水草,老师说,鱼喜欢在水草旁边游动,让我们到水草边上去寻找。可是池塘里的水实在太混浊了,根本看不到水面下的情况。我们的纸杯一下水就被泡烂了,只能凭双手去摸。我们在水草旁边摸索了一圈,突然,我的手摸到了什么,拿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只大田螺。看着旁边有鱼篓的小组都纷纷抓到鱼了,我们非常着急,又尝试着用水桶来捞,可捞来捞去,还是什么都没捞着。
正在我们心情沮丧的时候,另外一个组的队员对我们说:“来,这条鱼送给你们了,你们要加油啊!”我们顿时来了劲,也更加努力地抓鱼了。这时,有家长也下水来帮我们抓鱼。大人们经验比较丰富,他们很快就抓到了一条鱼。看着桶里活蹦乱跳的鱼,我的心里充满了欢乐。虽然这次比赛,我们组只抓到了两条鱼,但是我们都知道“重在参与”的道理,即使输了也没有气馁。
晌午时分,我们回到木房子里,吃了一顿简单的农家菜,今天的活动就结束了。这次活动,让我们体验了农耕生活,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苏莉莉陆奕希)“八一”建军节前,北海中行深入合作部队开展慰问活动,为部队官兵送上最诚挚的节日祝福。在座谈会...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