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将逝者骨灰坛放入大海。 南国早报记者 彭庆摄
南国早报北海讯(记者彭庆)“一束相思梅,带着妈妈的思念随你而去。”11月15日,来自辽宁的李女士专程赶到北海,送儿子最后一程。当天,2018年广西骨灰撒海活动在北海举行,来自全区14个地市共525名逝者的骨灰被葬入大海。记者获悉,为方便家属寄托哀思,今年,广西生态海葬纪念园已在北海落成开放。
15日上午8时30分许,一场特殊的葬礼在北海市殡仪馆启动——敬献花篮、奏哀乐、肃立默哀……数百名家属手持鲜花,与逝者作最后的告别。
简短的告别仪式后,来自全区525名逝者的骨灰坛被护送至码头。他们的骨灰,将交由工作人员代撒入大海。
人群中,一名年过五旬的中年妇女眼眶泛红,几度不能自持。这名妇女姓李,来自辽宁,为了送儿子最后一程,她几天前就从辽宁赶到北海,并屡次向北海民政部门申请,希望能跟船出海。
实际上,根据目前相关规定,逝者的亲人并不能登船,考虑这名母亲的念子之情,工作人员最终同意了她的请求。经历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满载骨灰坛和工作人员的轮船抵达骨灰撒海的指定区域。
现场,在公证员见证下,殡仪馆工作人员分两组,依次将骨灰坛通过轮船上的滑道放入大海,并捧上鲜花敬献。工作人员透露,骨灰坛由一种既环保又可降解的材料制成,下沉20分钟后开始溶解于海水,不会对大海形成污染。
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的李女士特意给儿子准备了一束相思梅,还在一张卡片上写道:“以后有大海的地方,就是我们母子团聚的地方”。她告诉记者,儿子生前就喜欢大海,如今让他回归大海,既能遵循生态环保的殡葬理念,也可圆儿子的夙愿。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全区首次骨灰撒海在北海试点以来,海葬活动至今已有6个年头。选择海葬这一绿色、环保的殡葬方式,已逐渐被更多家庭接受。
据北海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骨灰撒海作为一种绿色殡葬方式,是丧俗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使骨灰由长久存放逐步过渡到回归自然的新途径。截至目前,广西共有2000余名逝者的骨灰被葬入大海,节省墓葬用地近1万平方米、节约殡葬费用超过1000万元。
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纪念骨灰撒海逝者,自治区民政厅投资350万元在北海修建了广西生态安葬纪念园,纪念园工程包括主体雕塑、广场、纪念树、花草等,今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接下来,纪念园还将修建海葬文化长廊、悼念墙等,计划将骨灰撒海逝者的姓名刻在悼念墙上作永久纪念,也方便逝者家属临场祭拜。此外,今后还会建立广西区骨灰撒海逝者网上祭拜系统,方便逝者亲属网上祭拜。
据记者了解,除海葬外,北海还推出了花葬和树葬等生态殡葬内容,倡导更多的家属选择用生态安葬的方式让逝者安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君光)11月14日,全区公安交警大队领导干部素质提升行动推进会在北海召开,来自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领导、14个地...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