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造后碧波荡漾的“好心湖”。 本报记者 廖思宇 摄2018年5月29日,本报应邀参加了在广东茂名市举行的粤桂琼三省区十五市党报社长(总编)“滨海绿城、好心茂名”新闻采风活动。来自广东的茂名、肇庆、云浮、阳江、江门、湛江,广西的北海、玉林、梧州、贺州、贵港、崇左、柳州以及海南的海口、三亚等十五市党报的社长(总编)齐聚茂名,共商新时代报业联盟发展,探讨地方党报媒体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改革开放大计。
在为期3天的马不停蹄的采风活动中,记者目睹和深切地感受到茂名人大干旅游的精神,全面发展旅游的干劲和旅游馈赠给市民、游客的累累硕果。
北海与茂名地缘、文化、风俗相近,旅游资源大同小异,茂名发展旅游的措施和经验颇值得北海借鉴。为此,本报将从即日起,分别从工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和滨海旅游等多个侧面展示茂名旅游在新时代的新变化和新面貌。
茂名地处广东西南部,与广西相邻。是一座兼具山海之美的现代化工业城市。1958年8月,我国南方最大的油母页岩露天矿山在茂名破土动工,成千上万的开采大军齐聚茂名油页岩矿藏区,用开采出的油母页岩提炼出一桶桶石油,为共和国甩掉“贫油”的帽子和建国之初的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但数十年粗放无序的开采,成为污染巨大的中国第二大露天矿坑。这些矿坑不仅是这座城市难以抚平的“伤疤”,更是茂名市民心中抹不去的“伤痕”。生态环境恶化,废土废水污染农田,裸露地表尘土飞扬,废弃垃圾堆积,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2014年以来,茂名市委、市政府决心举全市之力,因地制宜将矿坑集中打造成矿山公园,并以“修路、引水、种花、栽树”的工作思路实施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2014年10月动工先后实施引水工程,扩建800米支渠、新建950米引水渠和1130米泄洪渠、筑填920米大坝、堆砌4万平方米人工沙滩浴场,从高州水库引入1.6亿立方米清水,兴建起了面积达6平方公里的美丽湖泊——“好心湖”,并改善了周边8800多亩农田的灌溉条件。通过政府投入和发动社会捐资办法,完成了约8000亩、40余万株绿化树的复绿工程;利用矿区原有旧厂房改建博物馆;新修建和改扩建矿区及周边道路,长约40公里的环湖公路已经全线贯通;同时坚决清理关停了矿区周边的一批污染企业。
经过四年多艰苦的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昔日的矿坑这个城市的“伤疤”终于脱胎换骨,华丽转身,被改造成碧水蓝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好心湖”,成为茂名工业旅游的胜地。2017年11月,“好心湖”矿山公园获批为国家矿山公园资格。
茂名市委、市政府认为,茂名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白手起家的一个重工业城市,正是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日益强大奋斗史的缩影,有着非常厚重的工业历史和丰富的工业遗产,这些,都是作为旅游资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宣传茂名,打造茂名精神的最好财富。因此,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既可以增加旅游收入,还可以正面宣传茂名,形成茂名独具特色的地方名片。而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进资金,就可以进行修复性和环保化改造,逐步改变城市“灰头灰脸、又黑又脏”的局面,基于上述认识,市委、市政府决心把茂名打造成具有茂名特色和历史文化沉淀的茂石化工业观光旅游区。
茂名石化公司作为特大型炼油化工企业,其子公司和下属企业占了茂名大半壁江山,该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追求保护环境的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多年来,该公司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健全了环保机构,完善了环保责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三统一的原则,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建立起现代化“园林式”工厂,大工业的恢宏气势和绿树红花相映成画,如今,每个厂区呈现出郁郁葱葱,芳香四溢的景象,成为远近闻名的工业旅游新景点,1999年被广东省列为工业旅游观光景点。如今,到茂名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除了去传统的旅游景点外,
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的游人慕名到茂名石化去看一看,探访和了解茂名这个共和国的石油化工长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发展的神秘历史。
近几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竭尽全力打造工业旅游取得显著成效。在以矿山、石油化工为龙头的茂名工业旅游引领下,环境优美的茂名高新区、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六韬珠宝购物广场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异军突起为工业旅游明星,成为与茂名农业观光旅游和滨海旅游并驾齐驱的又一张崭新的名片,成为游人到茂名必游的工业景点,有效地改变了茂名城市特有的“灰头土脸”的脏乱差的面貌,一举成为山清水秀远近闻名的绿色之城,为茂名旅游大合唱增添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音符。一位在茂名采访的媒体人士感慨地说,茂名发展工业旅游,记录了茂名的辉煌的过去,展示了茂名美好的未来,为茂名旅游发展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29日,由市农业局主办的“北海市农药经营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第一期培训班”开班。此次培训班,市农业局委托钦州农校...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