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新闻 合浦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北海市 > 北海新闻 > 正文

让鲎的传说演绎成美好故事

来源:北海日报 2017-11-24 12:44   https://www.yybnet.net/

让鲎的传说演绎成一桩桩美好故事。保护好鲎不再是执法人员或是志愿者单打独斗的独角戏,而应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行动。

据《北海晚报》报道,近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几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专家的指导下前往银滩开展一次鸟网监测行动中,无意抄近路从一村庄经过时,竟在一条无名小路旁的垃圾堆里发现170只活鲎,有的已经奄奄一息……所幸被志愿者们及时发现,并在渔政部门的帮助下,这些鲎得以重归大海。

170只活鲎藏身于垃圾堆,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那么,请问这些鲎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显然,生活于海中的鲎,垃圾堆并不是它的栖身之处,何况还是被人用塑料袋装着。因此,可以肯定是被人捕捞上岸的,至于是误捕后丢弃的,还是有意捕捉后不易出手,或不敢食用才丢弃的,那就有待相关部门调查核实了。

在一个海边渔村的小路旁垃圾堆里,竟能发现如此之多的活鲎,相信这是偶然的小概率事件。但是,偶然之中又蕴含着这样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说明时下鲎被捕捉的现象并未完全绝迹。

鲎的学名叫中国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被称之为“活化石”。可以说,鲎的全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中,鲎的血液是蓝色的,由于含有28%的铜离子,使它具有一遇病毒马上凝固的特性。科学家根据这一发现从鲎的血液中提取“鲎试剂”,用作制药和食品工业中毒素污染监测剂,或用来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遭遇病菌感染。鲎生长周期较长,一般要13年才能繁殖,加之环境破坏、人类捕捉严重等因素,近年来数量锐减,保护形势严峻。如今,鲎成为濒危保护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广西二级受保护动物。

由于鲎的体似瓢形,深褐色,仅由头胸部、腹部和尾剑三部分组成,具有比较独特的体形和生活特性。在北海民间流行着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山里人,到北海菜市想买些海鲜,看见一只活鲎,很是好奇,就买了回去,用粥饭喂,那鲎不吃。没几天,那鲎不动了。那人把鲎劏了,看见一肚子鲎子(蛋)。就说,我喂粥喂饭你不吃,吃绿豆,早知你吃绿豆,我就不劏你了(找绿豆喂你就行了),他把鲎子当绿豆了。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当然无法考究,更多的是对那些对鲎并不了解的“山里人”一种嘲笑罢了。不过,“山里人”的纯朴,那种对鲎不忍心将其宰杀之情,还是值得提倡的。

北海是广西沿海鲎的主产区,祖辈渔民是习惯捉鲎、吃鲎的。笔者认为,要将鲎从人的食物链中剥离出来加以保护,除了要戒口福,对红焖鲎肉、酸甜鲎脚、鲎子煎蛋等美味说再见之外,还要戒捕捉、贩卖,像保护小鸟一样保护鲎。一方面靠法律的刚性予以约束,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检查,加强对捕捉、销售、食用等环节的监管,特别是重点对渔船、市场、餐馆等场所进行执法检查,对违法捕捉、非法经营等各种违法行为,要坚决进行严厉处罚,决不手软。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市民对鲎的保护意识,自觉做到不捕捉、不贩卖、不宰杀、不食用鲎。对于误捕的鲎要及时放生,发现他人有捕捉鲎的违法行为,要立即向执法部门进行举报。让鲎的传说演绎成一桩桩美好故事。保护好鲎不再是执法人员或是志愿者单打独斗的独角戏,而应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行动。

新闻推荐

民警教居民安全防范

近日,安庆路派出所民警陈志强与三位同事来到城隍庙社区开展安全感满意度的调查宣传,他们向辖区群众发放了《庐阳公安局致居民一封信》以及由庐阳分局印制的“安全防范”、“预防经济犯罪护航改革服...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点赞市长亲民举动2017-11-24 12:44
评论:(让鲎的传说演绎成美好故事)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