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插画飞天桥,这个名字刻在我心里,刻得太深太深了。
大跃进时代,留下了较深印象的不是大炼钢铁,大放卫星,共产主义社会就要实现了的美丽童话,而是一个叫飞天桥的名字。
大约是1958年还是1959年时候的事吧,我还不到年龄读书呢。家里5个人,除了奶奶和我,其余的3个人,即父亲、母亲,大哥(他当时读农中)都修水利去了。具体地点不知道,就只听到他们老说到飞天桥。飞天桥,是飞在天上的桥?那会是多么的神奇美丽!
于是,还不习惯长期离开父母亲的我,每当思念父亲母亲,就会跑到能看到北边大山的地方,看啊看啊,可是看不到什么桥。只看到远山山色淡淡的,灰蒙蒙的,有时候云雾缭绕。我想象中,那座飞在天上的桥,一定就隐没在云雾中,像一道长虹,从山的这边,跨到山的那边。我父母亲,以及公社里那些修水利的人们,就隐没在云深不知处。
有时候,我母亲终于回来了。她回来时,有时候会带会来几个鸡蛋,有时候会带回一双她手工给我做的布鞋,但有几次,她带回来的是一些嗮干的米饭锅巴。她得意的告诉我们,这是父亲当工地炊事员,煮饭时偷偷留下,晒干了存起来,攒够数量,然后借故向工地领导请假,给我们带回来的。后来,我有时候不听母亲的话,她就会数落我说,不是我在飞天桥修水库,带锅巴回来养你,你就饿死了!
于是,我就乖了,就听话了。
于是,这飞天桥的名字就刻在我的心里了。
今年8月,远方的同学说好要回北海,我们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商量今年聚会的事。忽然有同学提出,去游曲樟,要船开到飞天桥那里,去看看飞天桥。
能去看飞天桥?这非常出乎意外。
我们赶紧四处联系。看有没有人能开船送我们去飞天桥。结果还真联系上了。不过,要价不低,800元。有同学有点心痛了,800元哪,一般游船只要四五百元的。但我太想去了,就鼓劲说,不就贵一点吗,给他,只要能去。
这老天有些不作美。本来一直晴朗的天,去的那天,天还没亮,居然下起雨来。天亮以后,雨势还更大了。就是打着伞,还不免会淋湿身子。但我们这帮报名参加聚会的同学没有谁说不去的,都按时集合,按时出发了。
我们在胜堂同学家吃公馆人的盖籺,吃公馆人的虾公籺。味道好极了。并且,这时候,雨也小了。
我们在湖边登上船,出发了。
陶渊明曾形容说,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以吹衣。只可惜风不大,感觉不到吹衣。苏轼也曾形容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波涛。但没有风,这波涛也不起。只有这只船的轮机砰砰声,打破了湖面的寂静,时不时惊起几只白色的鹭鸟,在湖面上盘旋。有时还有一只体型不大的小鸟,忽然啾一下,贴着水面漂过去,水面上会被带起一串长长的水圈,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用瓦片在水面上打水漂。有同学说,这小鸟叫水mi。这名字,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看湖岸上,是连绵起伏的山,山上郁郁葱葱的长着速生桉树。但同学们都有点担心,说这树会带来污染。可不是,这湖水的颜色就有点深,远不如从前。我记得前些年来,这湖水清亮清亮的,水草柔柔的。但山下湖边的村舍,一色的两三层小楼,前是绿水,后是青山,食物天然,空气清新。游客们怕都愿意住到这里来,乐不思蜀呢。
不知不觉间,这游船已开进了一条较窄的水道,准备到飞天桥了。水面上有两座桥,桥墩落在水中,中间的通道有点窄。我们都暗暗担心。而开船人,年岁不大,一路上都不怎么跟我们说话。过桥墩时,两边都几乎擦着桥墩了。我们都捏着一把汗。而这开船人倒满不在乎的。仔细看他,小腿上还露着文身,一袭黑衣,真有侠士之风。
水道中,可以看出前面有水流过来了,水深也不如前面那段了。同学们不照相了,不说笑了,神色都有点严峻起来。很快要到飞天桥了。
突然,船底传来异响,船身也有震动。然后,船停下来,还往后倒着开。这时,有同学大声说,前面已经是飞天桥了,可以看到那出水口了。可我在后面,看不到什么出水口。那个开船人一句话不说,只是在把船往后退。我心中暗暗叫苦,我还是没有看到飞天桥啊。叫船停在旁边,让我们自己走过去也不行。那水道两岸如刀削斧劈,几十米直上直下,这是当年修水库的人硬把山劈开,没有什么路啊。我们只有徒唤奈何了。飞天桥啊,还是飘渺在云间啊。
我的心正悬着,那黑衣侠士只是把船退回了一小段,估计是为了避开水浅的地方,然后把船调整到水较深的地方,又继续向前开了。渐渐地,在那水道的前方,那在天上的桥终于落到人间,横跨在南流江上了。那边小江水库的水,正哗哗地欢唱着,顺着渡槽流到这边水库来呢。一个打鱼人,刚从出水口打上了好大一网鱼来。船慢慢停靠在一道护坡堤旁。这堤是用水泥和石块砌成的。虽窄了一点,但可以容下脚了。小心一点,是可以从它上面走到那飞天桥头去的。
我悬着的心落下了。雨也早停了。我们小心地走过那护坡堤,走到那飞天桥头去。
那飞天桥是由两个渡槽,和夹在渡槽间的人行道组成的。渡槽宽有四五米,人行道有一米。下面有几个桥墩支撑着。听说,桥面离南流江水面有20多米高。这座桥是1959年时做好的,距今足足60年,满一个甲子了。可桥面、桥身、桥墩,只是颜色旧了点,但依然坚固,稳重,屹然不动。当年的建筑技术肯定比现在差很多,但这桥的质量一点也不差。你如果只从这桥面上看,也许看不出它有多么雄伟。但如果是从江面位置往上看,一定会为它飞越的雄姿深受震撼的,所以当时的人们才敢把它叫做飞天桥吧。飞在天上的桥。人们当年说到这名字,那份自豪喜悦的情感是听得出来的。要知道,当时,我们这地方,最大的城市湛江、南宁,都没有超过五层的楼房呢,还没有这座桥高呢。
我们来到这边桥头了,就开始起劲照相。单人的,双人的,小组的;这个角度的,那个姿势的。我们脸上的那份笑容,一定是别的相片里没有的。几个同学意犹未尽,还特别从那人行道上走走,一直走到小江那边的桥头上去。
站在这座飞天桥前,我思绪联翩。
实际上,这座飞天桥只是当年修的合浦水库的一个组成部分。石维仁同学不是说过吗,当年,他们学校宣传队去水库演出时,曾参观了小江的大坝,黄胜江大坝和这个飞天桥。可水库除了这三大工程外,肯定还有无数配套工程。如泄洪闸,璋嘉涵洞,湖海运河,东西灌渠等等,大大小小的水利工地是遍布合浦的。当年,合浦县的所有劳动力几乎都被动员去修水利。从1958年直修到一九六几年,才基本算是做好了。当年号称合浦水库有120万亩的灌溉面积。到现在,这面积肯定打折扣了。但水库还在,碧波荡漾的。北海要建成大城市,也要仰仗这水库的水呢。这水库是给合浦人民造福的啊。
可这水库工程这么浩大,当时生产力水平又这么低,这水库是怎么修的?听说,他们铲土,是用铁锹铁铲;运土,是用畚箕鸡公车;夯实,是靠打硪。就用这样的工具,把大坝一寸一寸垒起来的。飞天桥前的那几座山中的水道,也是用这样的办法开出来的。千千万万的合浦人,在这合浦大地上,修这水库,恐怕还要有点精神才行。听说,后来的合浦县委副书记范辉云,当年就是这合浦水库工地上最善于调动群众情绪的。只要他做了动员报告,这工地就会沸腾起来。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口号声,吆喝声喊得人热血沸腾。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浮士德》最后那个情节,描写的是人们围海造田的情景。浮士德当时就大喊着:“多么美丽啊,请为我停留瞬间吧!”浮士德认为他已经看到了能使他感到满足的场面了。可浮士德看到的那个场面怎么比得上当年合浦水库工地的场面呢。这样的场面难道还不够使我们感动,从而也会大声喊着,多么壮丽的场面啊!
如果还驰骋一下想象,那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场面太多了。
我们一定记得历史上有个治水的大禹,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用疏的方法,使滔滔洪水退去。据说,那是他夜里变成了一只熊,用爪子扒通的。但我们哪里信这个说法,一定认为是他当了领导,就像范辉云、姚贻汉一样靠聪明能干带领群众修好的。我们如果稍稍看一下历史,一定也会知道,2400多年前,秦国人修了一条郑国渠;也是24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修了都江堰。甚至5000多年前,连铁器铜器都还没有,可能只是用石头做的一些工具,今浙江余杭的良渚人,居然修了十一条拦河坝!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精神。在《易经》里,这种精神被概括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具有这种精神,才使得我们这个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硕果仅存,至今还生机勃勃。那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正想尽办法遏制我们呢。我们还一定会在将来的世界上,大放异彩!
当我收回思绪,看着眼前的飞天桥时,我感觉这桥,就是那良渚的拦河坝,就是那郑国渠都江堰。还是那无数的现代化大桥,连通着过去现在将来。这桥在飞升,在飞升,飞升到我理想的天空中,它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吗?
飞天桥。这飞在天上的桥。(作者为公职人员,文学爱好者)
新闻推荐
9月2日晚,“我和我的祖国”北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粤港桂粤剧名家粤曲唱将“金曲献祖国”演唱会在市人民剧场...
合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