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出产珍珠的地方不少,但论品相、药用价值,为世人所称道的南珠(合浦珍珠)名声最显赫。唐代马总《意林》:必须南国之珠而后珍。明代博物学家屈大均《广东新语》:东(日本海域)珠不如西珠,西(大西洋地区)珠不如南(合浦郡海域)珠。
有关南珠的传说很多。有一个神话故事,说玉皇大帝的小公主私自下凡,与海生相爱生子,玉皇大帝知道后强行召回,小公主别离情郎爱子,泪洒北部湾海,被蚌螺吸收,孕育成珍珠。最大一只蚌螺育出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夜里可以放光,世称夜明珠。
传说夜明珠过不了合浦地界——梅岭,有商人非要把夜明珠带离合浦换好价钱(或说太监要把夜明珠带回皇宫献给皇上),把大腿肉割开,将夜明珠塞进去,再用线缝合。但到了梅岭,夜明珠还是破腿肉而出,飞回合浦。夜明珠夜里照亮海面,方便合浦珠民摸珠螺。这是神话版的“珠还合浦”,也叫“梅岭飞珠”。
神话是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的解释。事实上古合浦海域产珍珠,产好珍珠,完全是地理方面的原因,“一方水土一方物”,“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也。
合浦历史上是流放朝廷罪犯的地方。合浦刚建郡时,民俗还原始,语言杂乱,“长幼无别”、文身刺青、“项鬃徙跣、以布贯头而著之”,不知婚姻制度。境内甚至还有以食人为俗的部族“乌浒人”存在。东汉时期,随着中原流放人员(其中不乏原王公贵族)不断迁入,对当地汉化产生影响,土著人“渐见礼化”,但农业生产还很落后,仍过着渔猎山伐的生活。海边人常用珍珠与外地商人换取粮食。
合浦珍珠的发现和扬名,应该有个过程。我在历史小说《还珠谣》中写了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渔民出海带回一种蚌螺,椭圆而扁平,螺壳上长着粗糙的小牡蛎。渔民把蚌螺煮熟吃肉咯着牙齿,以为是沙子,吐出来一看,原来是一颗黄得闪亮而浑圆的东西。村里人以为这种蚌螺天生有骨头,就称为骨头螺。此后,大家摸回骨头螺,既吃肉又喝汤。有人闲来无事,就拣个大状圆的螺骨头钻孔,用线穿起来给小孩戴在手上、脚上或者脖子上。
外地商人光顾这个海边村落,开始是用稻米和高粱等粮食换取鱼虾蟹,后来看见孩子们身上戴的螺骨头链,也要拿粮食换,一串螺骨头链就象征性给一点稻米什么的。村民私下里都笑商贩傻,居然拿能吃的粮食换那些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用处的螺骨头。再后来,一位被流放的官员来到村里,看到孩子们手上脚上戴着的螺骨头链,惊讶得张阔了嘴巴:你们了不得啊,皇宫里的妃子都没几个有珍珠项链,你们的孩子手上脚上都戴!于是,螺骨头改称珍珠,骨头螺也就成为珍珠螺了。
南珠是大海赏赐给人类的尤物,历代皇宫贵族、富豪商贾无不向往。有资料显示,中国商代就把合浦珍珠列为贡品。汉成帝刘骜为讨赵飞燕姊妹欢心,请能工巧匠在特大的合浦珍珠上雕刻纹饰,做成精美的珠珥(合浦圆珠珥)相送。
汉代以来,官府为了珍珠,强逼珠民下海采珠,不少珠民命葬海湾。古合浦珍珠的历史,其实是珠民的血泪史。唐代诗人李白诗:相逢问疾苦,泪尽曰南珠。近代戏剧家田汉诗云:南来初看还珠记,当日珠民重可悲(《访合浦白龙珍珠城旧址二首》)。
《后汉书·循吏列传》:(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逐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孟)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这是史实版的“珠还合浦”。
合浦珍珠能够去而复还,是孟尝廉洁和智慧的结果。
孟尝生活在顺帝至桓帝年代。桓帝前期,大将军梁冀的姐梁妠(顺帝皇后)为皇太后,妹梁莹为皇后,梁冀权倾天下。梁冀不但贪婪、凶狠,还小心眼,七岁的质帝看不惯他,说一句“此乃跋扈将军也”,即被毒杀。百官迁召,都要先去拜谢梁冀,然后才敢到尚书处受命赴任。辽东太守侯猛上任前没有去谒见梁冀,梁冀就捏造罪名把他杀了。孟尝在顺帝后期出任合浦太守,桓帝前期离职。史书上没有看到孟尝怎么应付梁冀,也没有看到梁冀如何为难孟尝,但孟尝能够在合浦郡守这个位置上有所作为,而且是名垂青史的大作为,一方面要应对朝廷权贵,一方面要摆平地方势力(东汉政治动荡,合浦时有与官府对抗的“盗贼”),没有大能耐肯定不行。所以说,“珠还合浦”,既体现孟尝的“廉”,又体现孟尝的“能”。
孟尝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好官,给孟尝树立了榜样。“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后汉书·循吏列传》)。孟尝不但有德,而且有才。孟尝做郡户曹吏时,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婆婆)。姑年老寿终,夫女娣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后汉书·循吏列传》)。
当然,德才兼备的孟尝,最后还是无奈地离开了合浦。史书上说孟尝是因病请辞,我以为他是无可奈何托病离去(孟尝做郡户曹吏时因为寡妇的“冤状”曾“因谢病去”)。孟尝归故里后还能耕种,而且享年七十。这个年龄当时算高寿了,说明他并没有什么大病。如果心情舒畅,小病他应该不会离合浦而去。孟尝闲居乡野期间,尚书杨乔七次上书向桓帝推荐,希望他能复出,但桓帝置之不理。那段时间,桓帝整天考虑的是怎么对付梁冀,哪有心情理会杨乔的荐书?其次,推荐人杨乔拒绝娶公主为妻,桓帝不高兴,怎么会安排他推荐的人?第三,孟尝既不向桓帝示好,也不巴结梁冀,谁让他复出?王勃在其骈文名篇《滕王阁序》中称“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
史学家范晔为孟尝立传也为合浦珍珠立传,使合浦珍珠与孟尝同留青史,可谓珠以人传,人以珠传也。孟尝所开创的“珠还合浦”时期,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珠还合浦”,作为成语故事,妇幼皆知。
千百年来,多少人怀有深切的“还珠”情结!唐贞元七年,科举考试曾以《珠还合浦赋》为题。历代文人,如沈约、独孤绶、李峤和苏轼等,寄情合浦珍珠及“珠还合浦”典故的诗文很多。神话粤剧《珠还合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上演后,多次修改排演,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保留剧目,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
南珠的发现、生产、加工、销售、使用及与南珠有关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价值观念、文艺创作表演等已经形成一个意识形态体系,凝聚成一种特定的地域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就是南珠文化。在北部湾海洋文化中,南珠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珠文化的基础是“珠还合浦”,核心也是“珠还合浦”。“珠还合浦”是廉洁、正直、智慧的象征。“珠还合浦”是南珠文化的精髓,是南珠文化之魂。“珠还合浦”,是南珠文化的里程碑。
南珠是合浦人的骄傲,北海人的骄傲,是北部湾人以至中国人的骄傲。
南珠甲天下!
新闻推荐
民警入户走访宣传,提高群众防毒意识。边防官兵向群众说明毒品的危害性。本报讯(记者王海珍通讯员苏相荣)5月18日至6月30日,合...
合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