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厨房改造后。张丁 摄
农村厨房改造前。张丁 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北海市积极创新管理与服务机制,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科学发展农村能源,促进了生态家园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真抓实干稳步推进,把实事做实做好
近年来,农村沼气建设被列为民心工程之一,为了把这一实事做实做好,充分发挥“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房、改厕所、改猪圈)沼气模式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北海市积极探索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推行合同制。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用户层层签订合同,明确目标、责任。二是注重技术创新、严把质量关。按照边实施边完善、边推广边提高的原则,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施工技术,引进新池型和采用一次性钢模浇制成形等新技术,坚持“设计标准化,施工专业化,管理档案化,服务系列化”,做到建设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
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搞好乡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建后的跟踪服务,对建池用户建立档案卡,定期检查返修,正确处理用户在使用上遇到诸如发酵不正常、产气少、漏气、输气管堵塞积水、灯炉具维修等问题,保证用户的正常和安全使用,指导农户开展综合利用等。同时大力引导扶持建立了一批村级沼气建设服务队,通过各级农村能源部门组织技术培训,合格者印发沼气生产工证书。
目前,全市先后成立了40多支村级沼气建设服务队,建设了90多个乡村服务网点,从业人员300多人,初步形成了覆盖各乡镇的服务网络,为北海市沼气工程建设和农村能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沼气、沼液、沼渣都是宝,如果只利用沼气,而把沼液、沼渣白白浪费,没有充分体现沼气池建设带来的综合效益。为此,北海市坚持把沼气池建设与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发展农村养殖业和庭院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猪——沼——稻(蔗)”、“猪——沼——菜”、“猪——沼——果——灯——鱼(虾)”等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沼气综合利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合浦县石湾镇、石康镇、常乐镇、廉州镇等沼气用户,利用沼液沼渣作基肥和追肥,种植豇豆、四季豆、辣椒,以及其它瓜菜,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为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场镇、沙岗镇、党江镇、白沙镇、山口镇、闸口镇和沙田镇等沿海乡镇,对虾养殖户利用沼液培肥水体,不但减少了饲料用量,还有效地降低了对虾发病率,提高了对虾的产量和品质。马江村建设沼气池420户,推动了养殖业发展,全村饲养生猪2600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30万元,利用沼液种植无公害蔬菜350亩,增加农民收入125万元,全村沼气建设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50元。
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效益。合浦县东园家酒厂自2005年开始投入巨资兴建大中型沼气池群,至今已建成和投入使用100-200立方沼气池53座,沼气除用于解决本厂600多职工的炊事外,2006年在广西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150kw沼气发电机组和750升沼气锅炉。2009年利用沼液沼渣开发生产不同用途的EM生物菌肥系列产品,每公斤EM菌肥浓缩液售价4元,销路旺盛,目前年产销量达到1500吨以上。创造成了“牛粪效益高过牛奶效益”的奇迹,东园家酒厂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发展成为广西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典范,获得“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多能互补,积极开发太阳能和风能新能源
北海市辖区内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性能源蕴藏量较大。近年来,北海市在乡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同时还举办了太阳能利用工培训班,培训了持国家证书太阳能利用工60多名,为太阳能在农村全面推广及后续服务打下了基础。在自治区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合浦县南珠牌风力发电机厂,组装和生产100-500瓦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推广应用风力发电技术,主要用于海水养殖场、果场、护林站及边远乡村独立用户安装使用,解决照明、收看电视、通信等用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菲菲)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北海海底世界联合中国海监第九支队和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合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