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新闻 合浦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北海市 > 合浦新闻 > 正文

汉唐之际合浦地区采珠业(上)

来源:北海日报 2018-05-16 11:38   https://www.yybnet.net/

学界关于汉唐之际合浦地区采珠业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成果,高伟浓《合浦珠史杂考》较早对合浦采珠业的珠池分布、采珠人构成等问题进行考证,王赛时《古代合浦采珠史略》主要讨论历代合浦采珠业与政府管理的关系,并对南珠珍品印象以及采珠方法进行了分析,廖国一《环北部湾沿岸历代珍珠的采捞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北部湾沿岸珍珠文化系列研究论文之一》主要分析历代北部湾沿岸采珠活动、采珠方法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鲁浩、肖昭华《千里水茫茫,南海明夜铛——六朝士民的“珠”印象与合浦珠业》则集中论述六朝时期合浦地区珍珠消耗以及采珠业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关系。以上研究对于汉唐之际社会秩序与采珠业发展水平的论述仍有待加强,笔者结合传世文献,对汉唐之际合浦地区社会秩序、采珠业发展水平以及采珠人生活境况略作分析。

广西地区珍珠采捞历史悠久,据《逸周书·王会解篇》载:“正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这里的“瓯”即先秦时期分布在广西境内的西瓯族,《山海经》有“桂林八树”之说,“桂国”盖指广西地区,“珠玑”泛指珍珠,圆者称珠,不规则及较小者称玑。这段记载表明秦时期广西地区就有采珠活动,并作为地方物产贡献周王室。

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即在岭南设置合浦等七郡,至此合浦被纳入汉帝国郡县体系。随着由官方组织的译使及招募者从合浦、徐闻、日南出发进行海上贸易日渐频繁,合浦地区作为始发港地位也日益重要。早期主要携带“黄金、杂缯”交换东南亚、南亚地区“明珠、璧流离、奇石”等,之后合浦地区内外贸易逐步扩大,采珠业也发展起来。

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中记载了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时,其妹赵合德赠“襚三十五条”,其中就有“合浦圆铛”,铛为女性耳下坠饰,多为珠玉。刘宋沈怀远《南越志》认为,珍珠有九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釡者,名铛珠”,列第二品。这是文献所见合浦珠作为珍品的最早记载。王章得罪大将军王凤,死于狱中,妻子流徙“远湿难处,水土不同”的合浦,其家属不仅没有落魄潦倒,反而通过“采珠致产数百万”。当时米一斛约为100钱,王章家人采珠收入就可以购米数万斛,可见获利之厚。当然朝廷不可能放任民间采珠,颜师古于《汉书·地理志》合浦县下注“有关”,汉代关的职能主要有管理过往商旅、征收关税、缉私防卫等。西汉时期,另一重要珍珠产地——珠崖郡,执行“内珠入于关者死”的法令,可见西汉政府对于珍珠贸易进行严格限制,合浦地区应该也不例外。

朝廷严格控制民间采珠,而合浦地区居民生活大多依赖采珠业。《后汉书·孟尝传》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可见东汉后期合浦地区民间采珠已经颇为普遍,百姓用合浦珍珠交换交趾大米,作为重要生计来源。《后汉书·任延传》言:“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九真百姓没有精耕农业的传统,食用不足时,需要从交趾交换大米,而交趾地区农业生产能力毕竟有限,合浦从交趾换取粮食也非长久之计。

合浦地区生活着众多不入编户的乌浒、俚、僚民,其中不乏以采珠为业者。东汉杨孚《异物志》载:“乌浒,取翠羽、采珠为产。”而官吏贪渎,与民争利,既不利于采珠业的健康发展,也严重损害合浦地区民众生计。谢承《后汉书》载合浦“两千石贪秽,使民采珠积以自入”。合浦郡“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宰守苛责,采珠自入,限制民间采珠活动,导致“贫者死饿于道”。东汉中后期,合浦蛮夷渐有起义者。元初二年(108年),苍梧蛮夷反叛,次年,“招诱郁林、合浦蛮夷数千人攻苍梧郡”,侍御史贾吕等率众亦不能平叛,后“开示慰诱,并皆降散。”光和元年(178年),“交趾、合浦乌浒蛮反叛,招诱九真、日南,合数万人,攻没郡县。”这次声势浩大的起义直到光和四年(181年)才被刺史朱儁平定。

经历了汉末“珠还”的合浦,并未出现长时期百姓安居、四民乐业的情景。孙吴承汉世合浦官吏贪渎、采珠自入之弊,更加严格控制采珠业。黄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为珠官郡。《舆地广记》卷二九《成都府路》曾这样解释成都又名锦官城的原因,“成都府治成都,旧谓之锦官城,言官之所织锦也,亦犹合浦之珠官云。”可见改名珠官郡即是由官府垄断合浦地区采珠业。据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言:“合浦民善游,采珠儿年十余岁,使教入水,官禁民采珠,巧盗者蹲水底刮蚌,得好珠,吞而出。”虽然孙吴施行“禁民采珠”的严令,而民间盗采,时有发生。“吴时珠禁甚严,虑百姓私散好珠,禁绝来去,人以饥困,又所调猥多,限每不充。”朝廷征调繁巨,超出了地方承受能力,百姓没有珍珠用于交换大米,难免饥饿、困乏。对于蛮夷也要“裁取供办”包括“名珠”在内的各类奇珍异宝,这种涸泽而渔式的剥削自然会激起民变。黄龙三年(231年),薛综向孙权上疏曰:“今日交州虽名粗定,尚有高凉宿贼,其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

采珠业关乎合浦居民生计,自然很难禁绝,在朝廷控制力削弱的孙吴后期,民间采珠又普遍起来。孙亮统治时期(252-258年),珠官郡复名合浦郡,永安六年(263年),交趾郡叛吴投魏,合浦成为吴、魏(265年晋代魏)对峙的前沿。西晋时期,熟悉交州民情的刺史陶璜上疏武帝,建议“上珠三分输二,次者输一,粗者蠲除。自十月讫二月,非采上珠之时,听商旅往来如旧。”该建议为武帝所采纳,由之前“禁民采珠”到分层抽物,并在指定时间开放民间贸易,“粗者蠲除”对于以珠贸米的普通合浦百姓十分有利。这个政策扭转了孙吴以来合浦采珠业的颓势,大致为东晋南朝所延,萧梁任昉《述异记》言“合浦有珠市”,合浦珠也随珠市流转各地,成为众所周知的珍品。

晋傅玄《傅子》言“必须南国之珠而后珍”,晋人葛洪《抱朴子·袪惑篇》载:“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庄子有言:“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合浦明珠,价值千金,在西晋时被认为是稀世珍品。刘宋沈怀远在《南越志》中写道:“国步清,合浦珠生”,这里延续了孟尝政声清,合浦珠还的历史记忆,表达对政治环境改善的期盼。萧齐永明七年(489年),“越州献白珠,自然作思惟佛像,长三寸”,时合浦属越州,此白珠当出自合浦。沈约有诗云:“盈尺青铜镜,径寸合浦珠”,径寸之珠可谓大珠。庾信在《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中赞扬柳遐清心寡欲,“日南金柱,合浦珠泉,莫肯经怀,未常留目”。将合浦珠泉与日南金柱并提,表明合浦多出好珠,名扬天下。

六朝时期,汉、俚、僚、乌浒民以及岭北流亡者共同生活中在合浦地区,而该地“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盐、铁等的生产还需要岭北供应,复杂的族群关系和较为落后的农业生产使得当地社会秩序难以长期稳定。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天下骚动,“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东晋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杜慧度率文武六千人镇压,虽有所擒获,但终难平定。刘宋时期,陈伯绍为西江督护,“启立为越州”,其治所“合浦北界也,夷獠丛居,隐伏岩障,寇盗不宾,略无编户”。合浦俚民帅陈檀等也屡与朝廷对抗,“沈伐陈檀不克,乃除勔龙骧将军、西江督护、郁林太守,勔既至,率军进讨随宜翦定。”萧齐时,越州刺史“常事戎马,唯以贬伐为务。”

六朝时期合浦常常动乱,对内贸易难免受挫,而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东迁广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浦港商品外运的顺畅,合浦港随之衰落。合浦地区采珠业虽有所发展,但掌控采珠业的仍是极少数权贵,他们“一箧之宝,可资数世”,贫民不能自立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

新闻推荐

端掉聚众赌博窝点

本报讯(记者张丁通讯员陈敬龙)5月2日,市公安边防支队合浦大队成功端掉一个聚众赌博窝点,现场抓获涉赌人员28名,缴获赌资近14万...

合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追求质量永不止步2018-05-16 11:33
评论:(汉唐之际合浦地区采珠业(上))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