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火炬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现有团体会员43个,个人会员1231人,幅射带动5个乡镇31个村发展集约化产业,已建成“万亩粮油生产基地”;组建 了“一个技术培训中心、四个专业队”(技术培训中心、技术服务队、机械助耕帮扶队、植保专业队、营销服务队),有各种耕作机械30余台,机动喷雾器50台,已建玻璃育秧室1500平方米、稻谷烘干装置(日烘干能力100吨),培训中心300平方米;有收割机10台、插秧机7台、大中型拖拉机5台,注册了“一府三乡”优质大米品牌。协会主要是为会员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和稻谷烘干服务,机械化作业面积可达333余公顷,烘干能力为5000吨。
“通江县火炬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全县协会中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协会组织,发挥支部党员的带头作用,将新型技术运用到生产生活中,从而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节约劳动力成本。目前,我们协会主动融入‘***\’,让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协会的会员年户均收入3.7万元,协会所属团体会员总收入超亿元。”通江县火炬农技协会理事长杜朝坤谈起协会近几年促农增效增收所取得的成效颇感欣慰。
创新服务机制
建立“支部+协会”
该协会联合党支部现有党员156人,协会党支部坚持按照“市场作舞台、支部当导演、协会唱大戏”的“支部+协会”党建模式,落实支部负主责,协会抓具体的工作机制,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新形势下找到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带领农民增收的着力点,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为助农致富的新型服务载体,“支部+协会”产生了1+1>2的效果,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双赢”。同时,协会建立了“部门搭台、协会编排、会员唱戏、政府扶持、农民得利”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建立了“协会主责、科技主帮、能人主带、会员主体”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建立了“协会+合作社”(会社联办)“ 协会+龙头企业”(企业领办)“ 协会+基地”(能人创办)“ 协会+村委会”(干部引办)等长效发展模式;建立了以诚信合作、科技兴会为宗旨,坚持入会自愿、退会自由、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风险共担、利益公享原则的管理机制。最终,形成了“品牌统一、布局统一、技术统训、物资统供、病虫统防、产品统销、分户生产”“六统一分”的社会化运营模式。
火炬镇塘村坝村的种植大户冯仕成家种植水稻7.5公顷,今年还养了50多只羊,每年收入近10万元。“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技术,都是农技协组织专人指导,协会每年都组织种养大户及村民参加农技培训,并免费提供部分种子、农药、肥料等,水稻的栽插、农药的合理使用、收割及烘干技术做到了全程服务。”冯仕成感激地说道。
融入“***”
农民得实惠
近年来,该协会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技术骨干2500多人次,开展大型科普活动12次,发放各类科技图书13500册,发放农业实用技术资料2.47万份。2015年以来,该协会在精准贫困户中已流转稻田80公顷,让无力耕种的贫困户就近打工。目前,已发展了8个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每年每亩(1亩即0.06公顷,下同)可获得500元以上的收入,同时还被协会返聘做临时工,每年大约可获得2500元左右的收入,两年内可帮扶200多个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协会下属的机械助耕帮扶队实现了粮油及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全程机悈化,对234户贫困户实行100%无偿助耕。
唐村坝村五社的养殖大户李永贵说起协会支部对他的帮助感激不已。“以前,一直在外四处打工,留80岁的老母亲独自在家,现在,在农技协帮助协调资金和提供养殖技术下,我回乡养了山羊、南江黄羊、波山羊共60只,土鸡400多只,母猪两头,建了一个1000多只小鸡的孵化场,一年算下来收入有将近10万元呢。”
(本报记者 杨永忠)
新闻推荐
向明本报讯(实习记者向明)记者日前从通江县招商引资局获悉,自8月1日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以来,截至8月31日,通江县共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18次,对接企业43家,推介项目60个,洽谈项目46个,签订投资意...
通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