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正在创作作品
这是一个青春励志故事,主人公宋晓来自大巴山一个小村庄。他很少向家里要钱,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进校前,字写得太孬,发誓要练好。南师校读书的四年里,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字写得相当漂亮,多次在全国获奖,成为小有名气的书法家,留在母校,走上讲台教书法课了。
寒门读书郎暑假上海建筑工地打小工
木诺槽,川陕交界处巴中通江县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村子在四川境内,五分钟穿过村子那座小桥,就到了对面陕西境内,离巴中城区还有5个小时的车程。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种地,还有一个弟弟在成都上大学,家里日子过得苦。
2011年暑假,宋晓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上海找短工,没学历、没技术、没经验,怎么找工作呢?最后通过中介找到了一个远离市中心的建筑工地,成了一名建筑小工。
上海的夏天很热,宋晓在工地上完全是下苦力,搬运钢管,一根钢管长5米,成人手臂粗。搅拌水泥、搬运砖头,不到一会儿就汗水湿透,挑砖留下道道伤痕。工作简单而苦累,每天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睡觉。说是家,却是地下车库一小块地儿,月租金100多元,支起一顶帐篷,两个大男生挤在一起,风扇也不转。每天来回到工地要走两个小时的路程。
这么热、这么苦、这么累!“工资高一点儿!”宋晓没敢告诉家人,只说自己在上海一家茶楼,凉快、轻松。父亲怕他受苦,要他辞工回来。那个暑假,宋晓挣了6000多元,9月开学,他如期回到学校,没人知道他的生活费是怎样挣来的!
发誓要把字写好南师校为他提供舞台
初三毕业的时候,亲戚建议宋晓来南师校了解一下情况,由于自己文化成绩一般,很难考上当地重点高中。宋晓来到南师校,了解后当即报名,参加了学校暑假的书法培训班。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了南师校呢?“学校环境宽松,可以发展我的个人爱好,有机会练字了!”
“原来那字确实孬得不好见意思见人,”小学语文老师总是把他叫到办公室,当面数落他字不过关,旁边老师说:“字写得这么恼火,假精灵!”那时他便警醒自己,立志一定要写好字,证明自己并不那么差劲!
练字的机会在哪儿呢?南师校为他的人生提供了一个最合适的舞台。
字,练得苦。每天休息时间就只有简短的三四个小时。
早上五点钟就起床看书、写字,中午吃了饭就在寝室里埋头苦练,下午放学后练习近3个小时,晚自习没有作业就继续写,直到夜深人静,周围的同学早已睡了一大觉,他才收拾起纸笔,准备休息,第二天一大早起床正常上课。
太困了!有一次,碗在手上托着,他却迷迷糊糊睡着了,同学们总是拿这事打趣他。书法是钱堆出的,笔墨纸砚,样样要钱!一张纸两面写,一面是浓墨,一面是淡墨(墨水里掺水)。父亲得知宋晓练这得辛酸,满是疼惜,“你要读高中,我们砸锅卖铁也要送你!”
爱得太深沉留在南师校教书法
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宋晓记着父亲这句话,又将这话送给父亲,他坚持留在南师校继续自己的学业和他喜欢的书法。
那时学校还没有专门的书法练习场,为了找一个能安静写作品的地方,常常借用老师的办公室,又时常带着一大堆的书法用品隔三差五的换地方。后来,学校创建了面积约300平米的学生书画、篆刻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型书法活动中心“怡心苑”。宋晓感叹学弟学妹们条件越来越好,“原来我们哪有专门场所练字,到处借地方,随时搬家!”
爱书法爱得太深,爱南师爱得太深。为回报母校的养育之恩,2014年毕业后,宋晓留校教书法课。留在母校教书法,宋晓觉得人生之大幸。去年夏天,宋晓带领100多名学生去重庆参加暑假社会实践,博得厂家、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也正是他负责任的表现!
字写得越好,眼界也越开阔,可宋晓越觉得自己还不够,至今他都坚持每天练习5个小时的书法。宋晓说,书法这门艺术是无法被取代的,能让人平静、愉悦,现如今全国中小学紧缺几十万书法教师。
在南充甚至全国有影响的书法家不定期来到学校,通过“南师讲堂”向师生们讲书法艺术。宋晓抓住一切机会向名家学习,向大家学习。
一大批书法爱好者迅速成长,南师校成为“南充市书法家协会创作培训基地”,“这就是我成才的土壤,”宋晓多次在全国性书法大赛中获奖,成为小有名气的书法家。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南师校育人的环境里,苦水泡大的宋晓定能长成参天大树。他的励志故事吸引一个又一个南师学子奋勇向前!
向佳渝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苏定伟
新闻推荐
雷锋热线携爱心联盟单位发起“聆听世界”公益项目 10位听障者有望获得专业检测和助听器 14岁以下孩子可到所在地区残联免费申领
5月3日,雷锋热线携手爱心联盟成员单位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都市三加三听力障碍康复服务中心,开启“聆听世界”公益项目,欲将10副助听器捐赠给听力残疾的朋友。雷锋热线全媒体平台陆续收到二十...
通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