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新闻 平昌新闻 通江新闻 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巴中市 > 通江新闻 > 正文

1个小山村的10年新村实验

来源:四川日报 2014-08-29 12:2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朱雪黎 文/图

城里人返乡“干预”农村,如今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巴中市通江县花溪乡走马村柏林湾社区,这个深藏大巴山的自然村,“一不小心”也加入了这股潮流。因为一个人的返乡,这里掀起一场长达10年的新村实验。

张浩良,曾是一名从柏林湾走出去的县级干部。2004年2月,从干部岗位退下后的他选择返乡,创办起草根NGO(非政府组织)“大巴山生态与贫困研究会”,带领妻儿,扎根柏林湾。“我希望家乡的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自足幸福的生活。”

他的理想希望通过文化来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村期待,能否在这里找到注解?8月12日,记者深入村落,解密这场10年实验。

①正在“巡村”的张浩良。

②民居改造成的活动室,也是村里孩子学习柏林湾历史的地方。

③带队参观已成为柏林湾的常规接待项目。

缘起——

为了揪出贫穷元凶

从成都出发,经过近8个小时车程,翻过数不清的山峰,记者才到达柏林湾。梳着一根花白小辫的张浩良站在村口迎接。年近60的他,趿拉着一双拖鞋,身着一件皱皱的衬衫,裤子上还打着补丁。

初入柏林湾,记者有些失望。和其他新村不同,这里并不“新”。58户民居,除了8户砖房,1户木房,其余49户还是土坯房。“故乡确实太穷了”,张浩良说,2004年之前,每次从城市回乡,他都会如此感叹。

生长于柏林湾的张浩良,上世纪80年代中专毕业后,进入通江县林业部门工作。2001年,工作出色的他,被借调到四川省政府政策研究室。“越往城市走,越觉得家乡太穷了,我必须做点什么。”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绵阳举办的“森林资源冲突管理培训班”。第一次接触NGO的他,产生了建设新故乡的想法。“我就想搞清楚,老家为什么这么穷?”张浩良的初衷很简单。

经过注册,2004年2月,他创办起“大巴山生态与贫困研究会”。也是这一年,他举家搬回村里,开始寻找故乡贫穷落后的症结。“贫穷的根源还是人的问题。”经过近1年的观察,张浩良发现,农耕季节,村民因为争地抢水吵架斗殴稀松平常;为了修补自家院坝,有些村民还会偷搬集体排洪沟的石块……村民越来越冷漠自私,整个村子犹如一盘散沙。

试水——

“治水”让村民初尝甜头

“我当时认准一件事,要成事必须让村民先改变自己,团结一致。”返乡后只能挑水喝,饱受用水烦恼的张浩良,决定用“治水”来试水。

2005年初,他将村民召集起来,让村民出谋划策。“一开始,村民们热情不高,但想到兴许能用上自来水,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凭借集体智慧,他和村民很快设计出一套方案:将村里目前4个水源点挖高低两个蓄水池,高处的池子填上活性炭、石子等进行物理净化,低一点的池子用来盛放净水,并安装管道,借助地势,分送到每一户人家。同时,加固修理排洪渠,每家门口开挖一个蓄水净化池,回收净化生活污水用于灌溉。

有了设计,资金哪里来呢?张浩良开始从网上寻求公益扶贫资金。经过近半年的寻觅,他的“人畜饮水可持续发展项目”才获得2005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赢得奖金10万元。

“钱来了,村民开始觉得我靠谱了。”张浩良将项目自建看成促进村民团结的好机会。“钱就这么多,怎么修全得村民自己定。”69岁的张贵良,是柏林湾互助组现任组长。他告诉记者,互助组就在当时应运而生。“村民自愿报名,治水的大小事务都在互助组会上讨论。”

靠着这10万元,村民轮流出工,不到3个月,58户人就都免费用上了自来水。试水成功,给张浩良打了一针强心剂。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让村民开始悄悄转变。

2008年,柏林湾获得国际小母牛项目支持,进行改厕改圈项目。通过互助组会议,村民自主安排修建沼气池,不到2个月,58户沼气池就全部投入使用。“现在水通了,村子变干净了,人们也不计较了。”说起自己曾经和邻里争执的往事,村妇李秀春红着脸笑了起来。

如今,全村免费用上了自来水,27户村民门前挖起蓄水净化池,洗衣淘菜等生活用水完成净化后,再通过2000多米新加固的灌渠,供应全村300亩农田灌溉。

转变——

外援力量刺激村民觉醒

在张浩良的“文化造乡”路径中,促进村民和谐团结只是第一步。让村民自觉产生改造家乡的强烈意愿,才是他的真正目标。

“要让村民觉醒,少不了外界刺激。”2004年,返乡的张浩良就开始向村民宣传“不用农药化肥的生态种植”。但是当时,只有他的哥哥和弟弟等少数几家,迫于亲戚面子,勉强接纳。“当时村民们觉得不用农药化肥简直是傻子。”但从2008年开始,事情出现了转机。

当国际小母牛项目进入村子后,首次带专家进村培训,讲的就是生态种植。通过修建沼气池,村民们发现用沼气肥,不但肥力充足,还可以省下买化肥的钱。“后来,我们又在村里组织了一场生态农产品展销会。”亲眼看到城里人开着私家车,到村里高价点名买生态米、生态鸡,那些之前无动于衷的村民终于坐不住了。

如今,58户村民,已有55户坚守生态农业。“今年春耕时,化肥贩子来村里卖肥料,全村有3户人买了。年底的展销会肯定不会让他们参加。”张贵良告诉记者,每年化肥贩子来村里,村民们都会互相监督。

2008年之后,随着国际小母牛项目等公益组织陆续进驻,生态柏林湾的名气越来越大。“高人气”挑动的村庄经济,一次次刺激村民。“近年来,平均每年村庄都会迎来上千名环保人士,前来探访生态乡村建设之道。”对照着来访记录,张浩良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今年外地来村里参观考察的人数已突破700人。700人是个什么概念?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吃住以人均90元/天算,村庄就增加了63000元收入。“来的人基本都会买些土特产走,有的还会捐款。”

在此驱动下,村民很快就开始自觉思考起来:外地人来了,我们可以让他们看什么?住哪里?吃什么?

探索——

全村共造“本土经济”梦

就在村民彷徨的时候,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用“先进的外地经验”为他们带来曙光。

台湾桃米生态村的故事,就是常被村民念叨的一个。这个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曾经最贫穷的村落,1999年开始重建湿地、发展生态农业。他们通过生态调查,发现本村青蛙品种繁多,在村内大用青蛙元素。看青蛙、学习青蛙知识,品尝生态美食……如今,周末和节假日,桃米生态村平均日接待游客已达1500人左右。

“我们村有什么特色呢?”张浩良和村民们开始了多番调查。2012年7月,四川农业大学易同培教授受邀前往柏林湾,帮助村民鉴定他们搜集的600余种社区植物。“其中就有20多种食用、药用价值较高的特色植物。”例如,可以蒸肉煲汤的臭黄荆、可以泡茶泡酒的刺五加、可益胃生津的八月瓜等。未来,张浩良希望能在村内大面积种植这些特色植物。

经过走访调查,村民们提炼出“传统农耕文明”的文化符号,还建起了乡村博物馆。在一幢2层小木楼近50平方米的陈列室里,墙壁四周挂满村民找画家手绘的“柏林湾清代老建筑”复原图。四周桌子上,陈列着挨家挨户搜来的100余件乡村生活老物件,有织布的梭子、煮饭的鼎罐、泥瓦匠用的瓦桶等。

如今的柏林湾,每一位村民都积极地为理想家园努力着。来访人数太多怎么住?饭谁来做?针对村内不断出现的新问题,2012年起,村民自发组建起6个微组织。营造队专门负责建设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景观;饮水合作社保障水系统正常运行;厨艺精湛的村妇成立妇女厨房,负责村内大小接待宴席……

“每个微组织还都有一个小金库。”互助组组长张贵良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公开台账,记者看到,6个组织都不约而同将自己的积累花在了乡村建设上。腰鼓队和妇女厨房采购了18张木床,用来住宿接待;营造队则用积攒的工钱置办起发电机、推车等基建装备。

【记者手记】

“造人”

比造村更重要

初见柏林湾,并不觉得新鲜。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新鲜感反而越来越强烈。这里尽管房屋老旧,但每家每户都干净清爽,猪圈牛圈和厨房隔开;70多岁的老人、50多岁的农村妇女,就算目不识丁,讲起生态乡村、社区营造等时髦概念,口若悬河、谈吐自如;和村里的孩童聊天,年少的他们对村庄的历史格外着迷,有人还将“建设美丽乡村”定为人生理想。

其实,张浩良的实验,2009年前后曾在业内掀起过争议。有人质疑他是“家族行为”,因为柏林湾80%都是张姓人家。有人却力挺他,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会长、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郭虹曾第一个跳出来为他撑腰,让质疑的人“也去弄一个家族新村试试”。

在张浩良看来,新村之新,根源还在于“人”,只有打通了这一环节,村子才会更美好。是的,建造漂亮的新村并不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让住在村里的人拥有经营管理的能力,和其他多元的发展。

新闻推荐

强降雨袭击川东北 巴中17.5万人受灾

本报讯(记者王成栋)9月10日,记者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9日晚开始,川东北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受强降雨影响,巴中出现洪涝灾情,据初步统计,全市67个乡镇17.5万人受灾,因灾转移0.46万人,房屋倒塌200间,农作物...

通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1个小山村的10年新村实验)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