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元 本报记者 陈四四
在通江县永安镇得汉城村,有一座残破的古城。它背靠群山,形如乌龟,四周皆30余米高的悬崖陡壁。因其地势险峻,扼秦蜀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1月中旬,记者来到得汉城。此处还遗存有一座城门,门洞高近3米、宽2米、进深3米。据永安镇文化站站长王光庭介绍,这是南宋时期修筑的城门。
入城之路用宽大厚实的石板铺成。石径一边临深沟,一边是长100多米、高10多米的绝壁。长长的石壁上,30余处诗词楹联以朝代顺序排列,有的还能看到题刻内容。几个月前,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到此考察后,认为最早的题刻为汉代。《蜀中名胜》记载,汉高帝刘邦为汉中王时,招募賨人,平定三秦。国相萧何留守巴蜀,并以得汉城为根据地储粮屯兵,刘邦据此以通饷道,击败西楚霸王项羽,灭楚兴汉而得天下,后赐此地名“得汉城”。“得汉城最重要的战争是抗蒙战争。”王光庭说,南宋淳祐2年(公元1242年),蒙古宪宗蒙哥率兵侵略四川。壁州(通江)籍将领向佺自江西入蜀,提兵镇守得汉城。
得汉城为三层台地环绕,每层台地都是一圈天然城墙,它三面环水,四周绝壁如刃;城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长期耕战而不至于困死山上。城门面向门外绝壁上掏凿出来的石梯道,既可使沿石梯道向城门进攻的敌人无法展开兵力,又可避免山下敌军的炮火直接命中木制门扇。进南城门后是一道高3米多的陡坡,只有一条小道贴墙根伸向城内。万一城门被突破,守军仍可利用地形居高临下迎击敌军。在抗蒙战争中,得汉城与合川钓鱼城、金堂云顶城、蓬安运山城、苍溪大获城、奉节白帝城、南充青居城、剑阁苦竹城合称“四川八柱”,形成山城防御体系。
1258年,蒙古军队再次重兵进攻得汉城,得汉城军民艰苦卓绝地坚守了24年,终因外无援兵,寡不敌众,被元蒙军队所破。
此后,明中期鄢蓝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清嘉庆白莲教起义等几次较大的抗争都曾在得汉城留下激烈战事。
1932年,红四方面军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此后两年多,红四方面军多次以得汉城为大本营、总后勤基地,进行了数百次艰苦卓绝的战斗。
新闻推荐
“大田薅秧叶叶黄,薅好薅坏无心肠,又要趴下扯稗子,又想抬头望小郎……”在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上,一首《薅秧歌》给很多现场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首作品出自一位71岁的老人黄定中之手。在长达...
通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