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新闻 平昌新闻 通江新闻 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巴中市 > 通江新闻 > 正文

父子接力 79载守护红军烈士墓

来源:四川日报 2013-12-20 14:36   https://www.yybnet.net/

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3000多座烈士墓掩映在山林中间。有的墓前,还插有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79年来,啸口村村民聂正远和他的父亲聂友奎,在这里义务看护烈士墓园。

在67岁的聂正远和他的父亲看来,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当年红军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红军的恩情不能忘。

□王兴元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文/图

感恩

义务守护红军烈士墓

12月13日,聂正远和妻子王秀清趁着农闲,再度前往烈士墓园。刈除杂草、砍去藤蔓、提土垒墓、扶正小红旗,两位老者动作相当麻利。“这件事从我父亲还在的时候就开始做起了。”聂正远说。

聂正远的父亲聂友奎,是通江当地贫困的农民。父母早逝,留下聂友奎和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以及一间茅草棚。1932年12月底,红四方面军经过浴血奋战,占领通江,打土豪,分田地。聂友奎也分到了一间瓦房、两亩地、几件衣服和一床旧棉絮,红军还帮姐弟俩张罗了对象。聂友奎终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聂正远说,1934年3月,红军李惠荣在啸口村牺牲。当天晚上,父亲和村民冒险将尸体抢回掩埋,并在墓地周围种上树,后来成了啸口村第一座红军烈士墓,也是唯一一座有姓名的红军墓。到1934年11月,在万源保卫战等战役中负伤的26000余名红四方面军将士陆续转移到啸口村里的川陕省工农总医院抢救,因缺药品、盐巴、粮食等,3000余人牺牲,集体安葬在啸口村,后来,这里也被叫做红军坪。“红军不仅给我们分田地、粮食、房子,还要帮我成家,真是咱的恩人啊。”从那时起,聂友奎就义务守护着这3000余座红军烈士墓群。为了铭记红军恩情,他常常带上年幼的聂正远提土抬石垒墓。

接力

让后人知道红军精神

聂友奎家底薄,垒红军墓又耽搁了种庄稼、挣钱,到1982年去世时,只给两个儿子留下了两间土墙房。老人还要求聂正远,“红军墓一定要守好,不然就对不起这些烈士!”朴实的聂正远答应了下来。“其实红军墓主要怕野兽、牛羊的踩踏和雨水冲刷。”1984年底,聂正远拿出盖新房的100多元积蓄,购买了上千株树苗种在红军坪,又发动6个村民集资300多元,立起了川陕省工农总医院烈士纪念碑。如今,红军坪里已经长满了参天大树。

其实聂正远的行为,很多当地人也并不理解。为了守墓,他从不外出务工挣钱。即使到附近打短工、农忙季节抢收抢种,他也要抽空去红军墓转几圈。尤其最近几年,周围村民外出打工,日子越来越红火,他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还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1998年夏天,通江遭遇暴雨。眼看大水冲向红军坪,他连忙在上面的稻田里开挖缺口,将水引向自家的3块稻田。红军墓保住了,他当年的水稻却减产了。这几十年来,聂正远看护墓园,从未要过管护费和困难补助。相反每年清明、春节,他都要给红军烈士扫墓、提土垒坟,手头宽裕时还放几挂鞭炮。

2009年,通江县拨款为该红军墓群修建围墙,新增保护措施,同时向有关部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聂正远也买了几百面小五星红旗,插在红军墓旁。这位朴实的农民说,“我只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红军精神,这样他们的牺牲才有价值。”

新闻推荐

“担树垭,我又来了”

——通江县铁厂河林场护林员景祥俊和她的《巡山日记》□朱斌本报记者王成栋“担树垭,我又来了。”山道边,一个女人持一把护林刀喃喃自语,刀片在石头上划过,叮叮当当的撞击声惊飞几只野鸟。矮小、瘦弱...

通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万人冒雨祭先烈2014-04-05 13:41
猜你喜欢:
跑乡镇的运维电工2014-04-23 13:32
评论:(父子接力 79载守护红军烈士墓)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