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中岭村无公害果蔬基地。
巴中市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针对群众建房缺资金、致富无产业、服务无配套等困难,充分挖掘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中蕴含的“真金白银”,叠加实施土地整理等国土项目,帮助贫困群众既住上了好房子,又过上了好日子,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
◎整合项目 将新居建起来
9月12日下午,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村民金光志在自己屋前的菜园里撒萝卜种,身后是她家的两层小楼新居。
几年前,枇杷村90%以上的村民还住在老房子里,有些房屋甚至“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转变发生在2014年,枇杷村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国土资源项目。金光志家拆掉的土坯房获得5万元补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补助2.5万元。算下来,120平方米的新房,金光志家只花了5万元。目前,枇杷村已有近200户村民搬进新居。
据了解,巴中市农村一套新房建设、装修一般需15万元左右,很多农户即使有政府帮助解决部分补助资金也无力建新房。为帮助群众实现新居梦,市委、市政府合理制定了土地增减挂钩奖补政策,对拆旧的房屋及附属设施、院坝都确定了较高的补助标准,其他地上附着物参照征收土地补偿标准给予补助。通过对已实施的项目进行调查,一般拆旧户均有10万元左右的补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建房资金压力。很多农户在兑现拆旧奖补政策后,只需再交5-6万元就能住上已装修好的一楼一底新居;少数农户在将旧房换成新居后,奖补资金还有剩余。
土地增减挂钩在新居建设中的灵活使用,在解决贫困户住居的同时,也让有住房需求的非贫困户享受政策红利。2016年,巴中市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不久后,巴州区政府在化成镇长滩河村同步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将易地扶贫搬迁户和随迁户同步纳入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范围,使有意愿参与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政策补助。
据统计,五年里,依托土地增减挂钩,巴中市5.1万户17.5万人从危旧土坯房搬进“小洋楼”,公共服务水平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通江县鹦鸽嘴村葡萄产业园。
◎盘活土地 把产业兴起来
土地增减挂钩仅是国土资源政策之一。巴中市统筹规划,叠加使用土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整理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实现功能互补,推动产业发展。
恩阳区下八庙镇钱库村在使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整理“筑巢引凤”,采取“农户+市场+龙头+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土地流转1.5万亩规模化经营,吸引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发展猕猴桃等核心产业园区1500亩。预计年收入达750万元,真正使群众留得住、能致富。
巴州区枇杷村在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的同时跟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明显改善了生产条件,吸引了大批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村民金朝中原在外地从事建筑承包,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他回到枇杷村,带动本社42人(其中25名残疾人)成立林氏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多亩,林下养殖土鸡1万只,种植枇杷、银杏、药材等,解决了本社绝大部分村民就业、脱贫致富问题。
“张玉华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钱库村村支书张明书印象深刻,前两年,村里引进了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业主,张玉华和大部分村民直接进园区当上产业工人,每天按时上下班,按月领工资。
“都是松土、除草、施肥的轻松活儿,每个月有2000余元的收入。”如今,张玉华家住的是漂亮别致的“小洋楼”,过的是城里“上班族”的生活,居住条件和经济条件大大改善。
过去五年里,巴中市在增减挂钩项目区跟进实施土地整治,总规模达218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99.6万亩,新增耕地21.2万亩,为土地资源规模流转、成片经营创造了条件,一批批传统农民转变为农村新型社区居民、产业园区工人。
南江县长赤镇村民在七彩林业培育室进行树苗炼苗。
◎用活政策让收益多起来
“钱库村规划拆旧161户,房屋用地面积163亩;规划建新安置145户,用地面积40亩,这样就可以节约建设用地指标123亩。”恩阳区下八庙镇相关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以前全村只有一条1.2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利用增减挂钩产生的效益,不但能对建新居的农户给予补助,还能完善农村路网,投入供水、供电、生活垃圾、污水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设。
通江县诺水河镇梓潼中心村巴山新居聚居点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同样来源于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梓潼中心村临江小学200多名学生有了修葺一新的寄宿制学生食堂;村民头疼脑热到村卫生室就能医治;聚居点里水泥村道直通家门口,村民出户脚上不沾一点泥。
用好用活国土资源部一系列政策措施,巴中市显化增减挂钩项目节余指标经济价值,挖掘政策中的“真金白银”。
2014年9月,国土资源部为支持巴中脱贫攻坚,专门定身打造“可在省内跨县、市开展增减挂钩”等6条支持政策。同年10月,国土资源部首次提出加大对扶贫开发和生态搬迁的支持力度,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可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挂钩使用。
2016年3月,成都高新区以每亩29.5万元的价格使用巴中市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总金额达13.275亿元。巴中成为全省第一个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流转改革的市(州),也是国土资源部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后,全国第一个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存量增减挂钩指标的地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说,通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实际上搭建了省域内的资源补偿机制和发达地区支援帮扶贫困地区的合作平台。
巴中市利用增减挂钩项目节约的指标收益来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全省用活增减挂钩项目的一个范本。休闲广场、健身场所、图书室、卫生室……城里有的,村里也有,巴山处处展现出一幅幅人居和谐、产村相融的动人画卷。
恩阳区钟家坝村猕猴桃基地。
●小知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本报记者李俊如/文 夏雨 张敬伟 罗曼祯/图)
新闻推荐
八月流火 沙场点兵 四川平昌中学召开高中2017级军训总结大会
四川平昌中学召开高中2017级军训总结大会
平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