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新闻 平昌新闻 通江新闻 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巴中市 > 平昌新闻 > 正文

平昌县文旅联姻 让美丽新村幸福起来

来源:四川日报 2014-10-23 11:55   https://www.yybnet.net/

□李帜 尹勇 庞峰伟 图片由平昌县委宣传部提供

◎以“巴山新居”为载体,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一个新村就是一个旅游景点,一乡一色,一村一品。

◎打造培育“水乡、生态、红色、民俗”四大乡村旅游文化品牌,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推进“6+1”新村综合体建设,打造村级文化体育阵地。

每天一早,家住巴中市平昌县驷马水乡景区的残疾人贺军就忙着把爆米花机、榨汁机等搬到屋旁的路边,做好营业的准备。就是这个摊位,每天会给他带来上千元的收入。“这么好的生意,都是县里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带来的!”贺军说。

2012年以来,平昌县启动了以“巴山新居”为载体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文旅联姻培育乡村旅游文化,发展起乡村旅游文化产业,跻身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分区培育构建异彩纷呈文化长廊

以“巴山新居”为载体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平昌县打破凝固思维,新居建设变“律诗”为“散文诗”,多样中有协调,协调中有多样。道路建设,淡化呆板的道路功能,合理、巧妙地与新居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建微田园、小菜园的基础上,新村绿化做到一村一类植物特点,展示不同类植物,打造不同种类植物博物园。如驷马水乡打造成竹类植物博物园、五木乡石马村成为平昌本土植物博物园……田园风光、农家文化有机融合进农村社区。

一个新村就是一个旅游景点,一乡一色,一村一品。不同的新村挖掘培育不同的文化:驷马水乡挖掘培育孝道文化、水乡文化、休闲养生文化;驷马镇元峰村培育现代观光农业文化;得胜古镇挖掘舞龙耍狮、抬花轿等传统民俗文化;南天门森林运动公园重在培育山地运动文化;灵山乡巴灵台挖掘古巴人文化;元山镇中岭村、通木村培育田园风光文化;佛头山国家AAAA级风景区则是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130多公里的乡村文化旅游环线,形成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长廊。

整体包装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品牌

平昌县采取挖掘、保护、提升、培育等方式,打造培育“水乡、生态、红色、民俗”4张乡村旅游文化品牌,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打造水乡文化品牌。通河、巴河横贯平昌全境,交汇于县城;境内河道总长747公里,水域面积达153.18平方公里。依托水域广阔的资源禀赋,平昌以亲水休闲、沿河水景、水上游乐为特色,高品质策划包装白衣─江阳景区、双滩─风滩百里库区等精品水乡文化项目,完成驷马景区、牛角坑水库景区、友谊水库景区建设,加快推进两江国际综合体、王家嘴码头景观打造力度,江口水乡国家水利风景区品牌形象日渐凸显。在“2013美丽四川,水秀蜀乡——寻找心中最美人工湖”大型公益活动中,江口水乡驷马景区上榜全省10佳“最美人工湖”;依托这里旖旎风光,正打造驷马水乡国家级湿地公园。

——打造生态文化品牌。3年来,平昌县建成“巴山新居”3.7万户,建成中心村、新村聚居点147个。在推进过程中,平昌把新村当景点打造,充分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整洁舒适、配套完备的“巴山新居”聚居点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成为游客周末、节假日旅游的首选。

平昌县在发掘、保护、传承传统乡村农耕文化的同时,更注重现代农业文化的发展,结合乡村旅游,在驷马镇打造出元峰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该园区核心面积4800亩,在现代农业的内涵上突破,着力在休闲、观光上下功夫,规划建设有“农耕风貌区、香花观赏区、循环农业区、原生态林地区、生态果林区、休闲观光区和健身活动区”七大主题功能区。在观光园中,水果花卉苗木超市、蔬菜新特品种超市收集种植了140多种全国各地的特色蔬果和60多种花卉,是一座蔬果花卉博物馆。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三二年,腊月天,徐向前领兵进巴山,一仗打到得胜山,受苦人民心欢喜,江口红了半边天。”这首红军歌谣《红了半边天》中提到的“江口”,就是今天的平昌县。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现有红军战斗遗址、遗迹103处,红军石刻标语3000余幅(处),红军文化深厚。

挖掘红军文化,打好红色文化旅游牌,平昌县于2012年5月启动了佛头山文化产业园建设。这里既是一座供市民休闲的城市公园,又是一处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投资3.5亿元,建成红军石刻标语长廊、红色歌谣长廊、红色星火长廊、红军足迹广场等。全国规模最大、收集最全的红军石刻标语园,收录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各大苏区的红军标语12000余幅,全都是实景微缩展示。那些散布各地、刻在大地上的“红色宣言”,浓缩集中于佛头山文化产业园的红军石刻标语园。可谓“一处览全景,半日悉洞天”。

——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巴灵大院是米仓古道重要遗址“巴灵台”下一个古村落。在以“巴山新居”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中,平昌县注重传统院落的保护,对巴灵大院的旧民居进行科学规划和改造提升,删繁就简,添加幽深的石径、竹编的篱笆、简意的柴扉等传统院落的文化元素,建立农耕文化展览馆,展出大巴山农耕文化的生活场景,使之成为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的载体。

在对传统院落保护和改造提升的同时,更注重发掘和传承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今年上半年,借助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在全县举办“首届民歌暨民间技艺大赛”,传承乡村技艺,300多位来自全县各地的民歌歌手和民间艺人,原汁原味地展现民歌的美妙和民间技艺的神奇,传承了民间技艺,展示了民风民俗,繁荣了乡土文化。

提升文明繁荣文化新村美丽又幸福

平昌县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培育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提升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繁荣了乡村文化,以“巴山新居”为载体的美丽新村让农民实现“业兴家富、礼齐人和、庭洁院美、身健心乐”。

仅在“驷马—得胜—五木—灵山—元山—佛头山”平昌县乡村旅游一条环线上,由当地农民开办的农家乐、小卖部、小商摊有800多家(个),节假日期间家家生意爆棚、个个生意火爆。在通木村二郎庙巴山新居聚居点景区开办“山里人家”农家乐的黄琼感叹:“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真是我们农民的摇钱树!”

住进新居,有了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增收基础,村民开始注重精神面貌和内在素养。十八、九岁外出闯荡,在北京经商12年、有两家服装铺面、年利润几十万元的冯静,是土生土长的灵山乡民意村人,去年回乡投资180万元搞起了生态养殖观光园。她说,在她的记忆中,过去农闲时村民们常是聚在一起打牌赌博,常有为算账的问题对骂的、输了钱夫妻打架的。回家乡发展这一年多,没看到过聚集赌博、对骂打架现象,农闲不再闲,有的到村图书室看书充电,有的忙着经营农家乐、小卖部,文明待客……忙得不可开交,村子里也一派祥和。“甜蜜的歌儿,甜蜜的歌儿……”晴天傍晚,元山镇中岭村9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上,都会响起这样优美的旋律,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聚在一起翩然起舞。培育乡村旅游文化,平昌县推进“6+1”新村综合体建设,村级文化体育阵地建设是其重要内容,新村里建起村民休闲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村村广播响,户户闭路通,公益电影月月看,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丰富着村民们的文化体育生活,以“巴山新居”为载体的美丽新村村民们身健心乐,享受着富足、甜美、和谐的新生活。

新闻推荐

平昌小宁城易守难攻见证宋末抗蒙史

□王兴元本报记者吴晓铃文/图今年7月,蜀道申报世界遗产的文本将编制完成。在新纳入的米仓道中,巴中平昌县文物点“小宁城”备受文物专家推崇。因为它不仅是古蜀道上的重要驿站,还曾见证了宋末抗蒙史...

平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平昌县文旅联姻 让美丽新村幸福起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