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新闻 平昌新闻 通江新闻 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巴中市 > 平昌新闻 > 正文

“亏欠她太多,想给她一个精神鼓励”

来源:四川日报 2014-06-13 13:05   https://www.yybnet.net/

拨通本报民情热线后,瘫痪22年的丈夫表达了想让妻子上报纸和电视的心愿

【开栏语】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美的风景、美的人物、美的故事,也许平淡,也许不为人知,但却有着打动心灵的无尽力量。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寻访身边的最美”系列报道,聚焦最美家庭、最美人物,探寻那些美丽心灵,讲述背后的故事和时代内涵,传递社会正能量。

□本报记者 刘淼淼 庞峰伟

“我老婆周家珍不容易,我亏欠她。”近日,当记者走进巴中市平昌县涵水镇庆丰村村民李泽朴家时,这个瘫痪在床22年的男人反复说着这句话。

正是这份感动和愧疚,让他拨通了本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

1992年,李泽朴修建公路时因塌方受伤,下肢终身瘫痪,41岁的妻子周家珍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照顾体弱多病的老母亲,抚养3个年幼的孩子,照顾丧失自理能力的丈夫。

“22年,她默默地奉献。”63岁的李泽朴说,他想让更多人知道周家珍的事迹,“我亏欠她太多,想给她一个精神鼓励。”

天降横祸,坚强妻子选择留下

记者从成都驱车6小时抵达庆丰村,一条蜿蜒的农村公路通往一排破旧的土坯房,这就是李泽朴的家。光线昏暗的房间里,李泽朴躺在一张用几个木凳、木板和垫子组成的“床”上。不善言谈的周家珍守在旁边,不时掀开被子,替丈夫按摩肌肉萎缩、失去知觉的双腿。艰辛的生活在这个瘦弱女人的脸上留下许多皱纹,偶尔能看见几丝坚强的笑容。

1992年,李泽朴参与修建达县到巴中的公路,6月15日天降大雨引起塌方,李泽朴被山上滚落的巨石砸中,造成脊椎断裂,下肢终身瘫痪。

从那天起,李泽朴再没下过地。当时家里上有60岁多病的母亲,下有3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丈夫、婆婆的医药费,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支,全靠周家珍卖粮食卖菜一点一点攒或找亲戚朋友借。

上世纪90年代家里最困难时,连女儿李玉玲上学要买一角五分钱的笔都拿不出钱。女儿躺在地上抱住周家珍的腿,一边打滚一边哭,她也哭得撕心裂肺。邻居看不下去了,借给她五角钱。“你别管我!去把离婚手续办了!”1993年,李泽朴不想拖累妻子,狠心要离婚,反倒被周家珍数落一顿:“你说话没得章法!我不走!”

周围不少人劝周家珍别守着这个“烂摊子”毁掉自己一辈子。周家珍每次都反问:“难道他能劳动我就要他,不能劳动我就不要他了吗?我走了这个家咋办?”

不离不弃,每天为丈夫换洗尿片

柔弱的周家珍每天起早贪黑耕种七八亩田地,还要照顾一家老小。不知多少次,她从地里回来已累得快倒下,但看到婆婆、丈夫及3个年幼的孩子,又咬紧牙关继续干起家务事。

从瘫痪那天起,李泽朴就大小便失禁,周家珍必须每天为他垫尿片、屎片。记者在李泽朴床边看到,屎片是硬纸壳做的,用完就扔掉;尿片是用洗衣粉包装袋等塑料口袋做的,可重复使用。“她每天要给我洗几次尿片。”李泽朴说。

为了防止李泽朴长褥疮,不管春夏秋冬,周家珍每天都给他擦洗身子。 (下转03版)

新闻推荐

改革引领:四川媒体融合全面提速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观察(一)□本报记者朱雪黎不久前,一幅名为《达成协议35项!一图详解王东明书记欧洲三国行》的热图引爆网络。“轻松易读、一目了然”,网站、微博、微信上,四川网友纷纷转发点赞。...

平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亏欠她太多,想给她一个精神鼓励”)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